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交通部門支招:先上車再說去哪,車不走就是拒載
2012-06-05 08:46:34 來源:生活報  作者:戰新宇 姜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6月5日訊 處於高寒地帶的哈爾濱,由於冬季路滑、堵車,打車難一直是市民頗為頭疼的事兒。所以冬天打車出現一個怪現象:打車市民總要先問司機“去不去”。“去不去”成了打車市民的口頭禪,而這個習慣居然從冬季一直沿襲到了夏季。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尤其是一些繁華路段和商業區,一些市民打車時說出要去的地點後,總順口問一句:“去不去?”

  “這是錯誤的。”對此,哈市交通運輸局出租車管理處處長張玉祥表示,“正確的打車方法是,市民開車門就上車,然後告訴出租車司機去哪裡。如果你已經坐在車上,出租車司機向你提出不承運時,就會被認定為拒載。”而如果出租車司機被認定為拒載,後果可是很嚴重的。“今年哈市出租車管理部門建立了出租車司機的誠信檔案,駕駛員被投訴三次後,管理部門會鎖定駕駛員的誠信檔案,將其列入出租車行業的黑名單,兩年內不許開出租車。 ”

  “去不去”的由來——

  冰城冬季打車難 拼車出行成常態

  “道裡,去嗎?”“不去,不順路。”

  凜冽寒風中,凍得縮著脖子的打車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

  漫長的冬季,想出門就鑽到暖和的車內、轉瞬間回到家中的人群驟然增多,造成出租車冬季運行的承載率瞬間增大。由於天冷、路滑、堵車等多種原因,出租車挑客、拼客的現象便時有發生。

  哈市交通運輸局出租車管理處書記李靖告訴記者:“由於哈市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了冬天寒冷異常,每年的冰雪覆蓋期更是達到了四個月的時間。這種特殊的極寒極地條件,導致了冬季哈市行車難的現象。據哈市一位交通專家計算,車輛在哈市冬季的行車時間較夏季平均延長了50%以上,也就是在冬季行車需要花費的時間是在夏季的一倍以上。舉個例子,從哈市的安發橋打車前往河松小區,在夏季打車只需要10分鍾的時間,而在冬季可能需要近30分鍾。許多乘車市民均有在冬季坐車時間長的經歷。這種特殊的天氣,使得哈市的出租車駕駛員也很無奈。”

  車牌號為黑ATA6X2的出租車司機張日成表示:“都說出租車司機冬季開車拒載,實際上我們也想多拉乘客啊,多拉多賺的道理誰都知道。但是,由於道路冰多打滑,出租車的車速受到了嚴重限制,壓根就跑不起來。有時去一個堵車的地方需要一兩個小時,只能賺10元錢,還要耗油,市場經濟下,我們也不能只當‘雷鋒’啊。”

  習慣成為自然——

  打車先問“去不去”成口頭禪

  現在,時值夏季,市民站路邊打車時卻仍不忘“去不去”這句話。

  1日至4日,記者分別在哈市新陽路、博物館轉盤道、北環路等多處路段看到,站路邊打到車開口即問“去不去”的市民很多。

  “市民打車時,經常站在車外探著身子詢問出租車司機‘去不去’,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打車時根本不需要詢問出租車司機拉不拉載你,因為拉載乘客是出租車司機的‘天職’。正是這種不正確的打車方式,誤導了出租車司機。個別駕駛員看到市民存在‘猶豫不決’的心理,出現錯誤判斷,開車一走了之就出現了。”哈市交通運輸局出租車管理處辦公室主任王伯尊說。

  “一些市民錯誤的打車方式,變相造成了這種怪象似乎成為了行業的‘潛規則’。這種不正確的打車方式,也使得一些司乘之間的矛盾加深。”哈市交通運輸局出租車管理處副處長冀智說。

  交通部門支招——

  只要坐上車司機說不去就算拒載

  4日,記者從哈市交通運輸局出租車管理處獲悉,為配合哈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哈市交通運輸局在出租汽車行業內開展了“樹立的士新形象,攜手共創文明城”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同時,在行業內率先要求哈市的駕駛員做到“三不兩遵守”,即:“不拒載、不強拼、不繞行,遵守法律法規、遵守行業服務道德規范”。

  同時,提醒市民在打車時要注意自身的打車行為是否規范,希望市民在打車時做到“四不三注意”。“四不”即不在紅色信號燈停車時打車;不在禁停、禁行路段打車;不在影響道路暢通的地點打車;不打無正規標識的非法營運車。“三注意”即注意打車坐上車時說去向,不要招手停車後詢問司機去不去;注意觀察計價系統變化,出現異議及時留存證據;注意打車時看明所乘車輛企業標識和監督卡信息,以便發生問題投訴和尋找遺失物品。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打車市民的正確打車意識和約束個別出租車駕駛員存在的拒載行為。

  “看見出租車開啟空駛牌後,市民應該在路邊招手示意停車。當出租車開啟空駛牌停靠在你的身邊後,市民應該直接打開車門上車,不要出現在車下詢問‘去不去那裡’的不正確打車方式。因為這種不正確的打車方式,會誤導出租車司機,使他們在判斷上出現錯誤認識。正確的打車方法是,市民開車門就上車,然後告訴出租車司機去往哪裡。如果出租車司機在你已經上車後,向你提出不承運的要求時,就會被認定為拒載。”哈市交通運輸局出租車管理處處長張玉祥介紹。

  拒載司機將受嚴罰——

  建“誠信檔案”三次拒載停業兩年

  據張玉祥介紹,提醒市民采用正確的打車方式的同時,哈市出租車管理部門更是在全行業內率先建立了哈市出租車司機的“誠信檔案”,行業管理部門將哈市所有在冊的出租車司機的姓名及身份信息統一存入電腦裡,進行統一備案管理。

  當有出租車司機被市民投訴後,行業管理部門可以通過“誠信檔案”,在輸入出租車車號後,迅速知道駕駛員的姓名和所在公司,並在第一時間通知駕駛員被市民投訴了,要求被投訴的出租車駕駛員來到出租車管理部門接受核查。

  一旦核查成立,該駕駛員將被一次性記上15分,在誠信檔案裡標明該駕駛員被投訴的次數和日期。當該名駕駛員被投訴三次後,哈市出租車管理部門會立即鎖定該駕駛員的誠信檔案,將其列入出租車行業的黑名單,在兩年內不許其開出租車。

  哈市出租車管理部門提醒,市民一定要采用正確方式打車,做一名文明城市的打車者,也提醒哈市的出租車駕駛員在運營中一定要杜絕不文明交通行為的出現,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為城市形象抹黑。

  生活快評:“打的”本應理直氣壯

  “招手即停”、“上車直達終點”本是打車輕松寫意的標志。然而,近幾年打車難卻成為全國多個城市的通病,方便之舉被演繹成種種“不方便”的常態。頻繁遭遇拒載,甚至使一些市民患上了“打車恐懼癥”,寧可等公交車也不去“遭那份罪”,問出租車司機“去不去”更成為一些市民打車時的“口頭禪”。

  乘客付錢,出租車載客本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我們遭遇的卻是乘客低聲下氣哀求、出租車司機挑三揀四拒載的“潛規則”。這種“潛規則”的出現,凸顯了出租車司機職業道德的缺失。而探頭、GPS定位系統等各種監控設施的無奈上馬,更是對這種職業道德缺失的最大諷刺。近段時間,我省“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事跡,引起舉國關注,我們贊美、敬佩這樣擁有職業操守和人際善意的人。可現實生活中,一些職業道德最起碼的底線卻被一些“利字當頭”的人頻頻突破。

  “潛規則”不是不可破,關鍵是作為乘客更應該拿出維權的武器與勇氣。監管部門曾多次表態,“乘客坐上車,出租車司機拒絕拉載即視為拒載,而拒載三次要面臨停業兩年的嚴罰”。所以,我們打車時理直氣壯纔是對付拒載的最好武器。

責任編輯:王凌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