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8日訊 2012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提出實施工業立市戰略、金融強市戰略、貿旅牽動戰略的『三大戰略』的整體目標,為助力牡丹江市經濟追趕型跨越式發展,2012年黑龍江省電力公司所屬牡丹江電業局實施三路突進,助力牡丹江站在新起點,吹響邁向強市之路的號角。
實施大項目 支橕經濟跨越跳板
為更好地滿足經濟發展帶來的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黑龍江省電力公司通過實施電力建設發展戰略,全力促進牡丹江地區的城鄉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強大的電網、優質的服務以及良好的供電環境,為牡丹江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電力保障。
『十二五』期間,國家確定牡丹江地區為主體功能規劃中的重點開發區域,以及我國『十二五』時期重點推進的發展區域之一。因此牡丹江電業局在編制『十二五』電網發展規劃時,充分考慮地區經濟發展需求,兼顧主網和配網協調發展,在取得牡丹江智能變電站、智能電網調度、用電信息采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信息平臺及安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十二五』期間,黑龍江省電力公司確定了一批全面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加速實現和完善智能變電站、配電自動化、用電信息采集、電動汽車充電、換電、智能電網調度、信息平臺及安全、智能小區、電力光纖到戶、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智能園區試點工程以及電網統一視頻監視系統等大項目落地,實現以500千伏為樞紐的供電模式,從而使電網結構更加合理、更加堅強。
同時,伴隨牡丹江電網智能化步伐的加快,牡丹江市農網布局也日趨合理。其中一年來,黑龍江省電力公司相繼投資4000多萬元用於牡丹江地區農網完成改造昇級,使農網網架結構進一步優化,也解決近6000農村『低電壓』用戶的用電難題。改造後牡丹江地區的農村電網實現『手拉手』供電,增強了10千伏中壓電網互帶能力,使10千伏配網的運行檢修更為靈活,進一步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從而解決了鄉、村『低電壓』問題,滿足農民生產和生活的用電需求。以前每逢用電高峰,部分農戶經常出現電動機及其他家用電器無法啟動的情況,而此次新建輸變電工程縮短了10千伏供電半徑,在負荷高峰時最低電壓也可達到210伏,農戶家用電器等各種用電設備完全可以正常啟動,滿足了農民的生產、生活和經濟建設用電的問題。
助力大民生 揚起民生幸福風帆
牡丹江市林口縣是黑龍江省傳統農業大縣,距離牡丹江市區120公裡。為改善全縣人民生產生活條件,2012年當地政府從群眾利益出發,敲定了23件利民實事。
2012年初,牡丹江電業局提出『三步走』措施助力林口縣『大民生』建設的快速發展。『三步走』是指走城網建設的『網架建設』路。今年省電力公司計劃在林口縣投資950萬元,改造這個縣10KV線路19.625KM、17個臺,、0.4KV線路18.1KVM,以及更換高耗變20臺,從而積極破解和消除困繞經濟發展的供電瓶頸;走合理按排停電的『少停多供』路。為科學合理安排停電時間,省電力公司所屬牡丹江電業局在林口縣同步開展高低壓設備檢修消缺、計量和線路維護、檢修等工作,避免重復停電,減少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努力做到『少停多供』;走光明服務工程的『服務創新』路。牡丹江電業局以黑龍江省電力公司『青春光明行』系列活動為契機,積極開展『95598光明服務工程』,重點開展『親情光明行動、陽光鄉村活動、關愛春苗行動、雷鋒愛心活動』,深入了解用電客戶需求,提供技術指導和諮詢服務。開闢客戶申請用電報裝『綠色通道』,優化報裝程序,提高業擴報裝服務效率,縮短客戶等待用電時間,努力開展社會公益服務。
助力黑龍江省改善民生發展需求,積極履行電力企業的社會責任,黑龍江省電力公司傾情服務地方民生工程,為棚戶區改造、農村泥草房改造、集中供熱工程、家電下鄉工程提供了強力支持。
扶持特色產業 促進農民收入大增
2012年牡丹江市提出年將立足資源、特色產業、產品優勢,延伸產業鏈條,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龍頭,擴大產品基地生產規模,推動全市農村經濟發展全面提速。
牡丹江市被稱為『中國第一食用菌大市』,適宜的土壤和溫度為食用菌栽培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在牡丹江視察期間,要求牡丹江市通過食用菌戰略把牡丹江江建設成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和中國食用菌之城。
東寧縣是全國食用菌栽培的重要縣域,2012年東寧縣提出借助靠近俄羅斯的地緣優勢,促進食用菌產業做大做活,實現由國內區域性市場向國際化市場邁進。為助力東寧縣域經濟的騰飛,扶持東寧縣食用菌產業的大發展,黑龍江省電力公司僅在東寧縣就累積投資4500多萬元,相繼用於輸變電工程的新建、老舊線路的改建,以及配電臺區改造的電網完善工程,從而提高了東寧地區的供電可靠性,解決了鄉、村『低電壓』問題,在滿足農民生產和生活的用電需求的同時,進一步促進了食用菌栽培產業的發展。千萬電網投資給生活在東寧縣的菌農們帶來了實惠,直接拉動全縣黑木耳生產總量突破8億袋,實現產值12億元,黑木耳產業人均增收超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