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9日訊 哈醫大一院ICU重癥監護室主任趙鳴雁清晨離家的時候,匆匆問了問她孩子中考備考情況,得到的回答是:“媽媽,你就全心全意地給張麗莉老師治病,別操心我,我一定會給你一個大驚喜!”趙鳴雁聽到這句話時,眼圈紅了。她對記者說,受張麗莉老師事跡的感染,她的孩子更懂事了。
記者了解到,趙鳴雁自從接受了搶救張麗莉老師的任務後,經常幾天都見不到孩子一面。“雖然我希望天天陪在孩子身邊,但我是醫生,責任就是救死扶傷。張麗莉老師的行為讓我更加堅信,責任與擔當是一個人應有的品質,奉獻和付出是一個人應有的素養。所有的醫護人員都應該學習張麗莉老師,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有奉獻精神的人,這也是打造和諧醫患關系的根本途徑。”
像趙鳴雁一樣,每一個參與到張麗莉老師救治的醫生都付出了太多。骨科畢鄭鋼教授84歲的父親正在住院,需要手術,但他一心撲在救治張麗莉的工作上,把父親的手術日期一推再推。還有很多醫生,乾脆住在了醫院,經常是一連幾天不回家。
除了醫生,ICU重癥監護室的護士們也受張麗莉老師感染,把張麗莉的精神貫穿在每天的工作中。在照顧張麗莉老師的過程中,她們沒有一個人請假,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覺得救治張麗莉老師,讓心靈得到了淨化。鮑春是公認的孝順孩子,但為了護理麗莉老師,她放棄了休假,忍痛將雙目接近失明的母親送回了老家。
畢迎是護士長王磊的得力助手,每天跟隨護士長為麗莉老師制定護理計劃,20天來堅持連續工作,從未休息。閻宇和張麗莉是同齡人,兒子剛21個月大,可是為了工作,她很久都沒和兒子一起吃頓飯。ICU護士長王磊說,ICU的護士大多是80、90後的孩子,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但是選擇了這份工作就選擇了付出,他們在用實際行動向麗莉老師學習。通過救治張麗莉老師,我們的團隊凝聚力、綜合業務能力、持續作戰能力更強了,在面對各種突發事件時,我們可以更從容。
不僅在省城的三級醫院,連最基層的村醫也受到了張麗莉老師精神的感召。
青岡縣民政鄉保安村的老中醫矯春華今年已經70多歲了,最近他特別忙,除了每天在村衛生所為患者診療外,還在業餘時間為患者上門診療。有一天,都晚上11點多了,他接到一個電話,得知村裡有個老人心髒難受,他立刻去給老人看病。矯春華對記者說:“教師和醫生都是讓人尊敬的職業,張麗莉老師用行動詮釋了教師的偉大,我也不能落後,要通過給村民提供最好的診療服務,來向張麗莉老師學習。雖然我70多歲了,但是我還要叫張麗莉一聲老師,因為她用行動重新喚起了我對醫生這個職業的熱情。”
從城市到鄉村,從80後的小護士到70多歲的老村醫,全省上下的醫護人員都從張麗莉老師身上懂得了責任意識,學到了奉獻精神。省衛生廳下發文件,號召全省醫療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醫療實踐中學習張麗莉愛崗敬業的精神。師者大愛,張麗莉是一名教書育人的靈魂工程師。醫者大美,我省的醫療工作者誓要成為治病救人的天使,堅守良知,把大愛與大美奉獻給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