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3日訊(記者 侯巍)『以前,我們的中央商廈附近人員多、攤點亂擺、垃圾亂扔、車輛亂停等現象較為嚴重。通過市政管理中心黨員先鋒隊的努力,市場秩序和環境衛生和到有效治理,目前秩序井然。』塔河縣工商局的同志感嘆說。
這是塔河縣加強城鄉黨的群眾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塔河縣抓住開展『創先爭優』、基層組織建設年等活動契機,不斷創新載體,整合城鄉黨建服務資源,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林區黨的建設,成效顯著。
整合城鄉服務資源『單打獨斗』變『聯合服務』
針對『行業分類』、『地域管理』、『條塊分割』,城鄉黨建工作『單打獨斗』的情況,縣委實施了『百局聯百村』活動,推行『聯網式』全覆蓋機制,這是塔河縣在實踐中探索出的一條新路。
該縣組織60個縣直黨政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中省直單位、國有企業組成幫扶團隊,與11個行政村、7個社區和3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結對共建,開展『組團式』服務。同時建立了縣處級領導乾部黨建聯系點,26名縣處級黨員領導乾部對包扶單位做到黨建指導、資源管護、防火包片、項目建設和民生改善『一把抓』、『全負責』。市政管理中心黨總支的環衛支部、城建監察支部等黨員服務隊,每天在鎮內清掃垃圾,整治和清理路攤、牌匾、廣告。檢察院、人社局、聯通公司共同幫扶十八站鄉永豐村的兩戶村民,在春耕時為他們提供種子、化肥及農藥資金3000元;水務局幫助依西肯鄉新東屯村修復了農田沙石路近百米,方便了村民的生產。商務局為塔南社區居民張強每月資助300元作為其女兒學費,直到大學畢業為止。各單位、各部門的齊抓共管,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
創新服務載體群眾『過來找』變黨員『上門送』
塔河縣把開展『黨員乾部下基層』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有效抓手,為林區城鄉群眾提供便捷服務。農業系統成立了『科技服務工作組』,深入到各村屯、養殖基地、農林產品加工企業,普及新科技、開展現場技術服務、推廣優良品種,把黨員乾部的服務窗口向生產一線延伸,在『田間地頭』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上遇到的實際困難。全縣所有鄉、鎮、場、所都構建了鄉鎮黨員服務中心、村黨員服務站、社區黨員服務室以及黨員服務崗四級聯動的服務體系,形成了覆蓋全縣的黨員服務網絡。結合全縣黨員隊伍實際狀況,深入開展了『233』工程,幾年來投入幫扶資金40餘萬元,先後有310餘名困難黨員得到幫扶。各局、委、辦等機關科室根據各部門特點,設立『黨員示范窗口』、『先鋒服務車』、『致富帶動基地』、『黨校培訓基地』等平臺,為黨員和群眾提供黨務政策諮詢、縣(局)經濟發展進度公示、致富技術培訓、就業用工服務、法律知識講座等。
『雙向』管理黨員『看客』變『主角』
『八小時以內由單位黨組織管理,八小時以外由社區協助管理』。這是塔河縣為建立黨員駐地發揮作用的機制,在駐區單位黨組織和黨員中開展的『雙向』管理服務活動,使黨員『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在崗位』,讓部分在群眾工作中當『看客』的黨員變成『主角』。
縣委把黨員服務網絡覆蓋到各社區,塔林社區開展了『我為社區獻一策』、『黨員奉獻日』、『黨員學習日』等活動,公布社區工作人員電話號碼、印發便民一卡通,暢通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古驛社區黨總支帶領駐區黨員深入到轄區,開展了『走百家門,解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的『四個一百』活動,通過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黨建聯系點、黨員服務站等形式,將黨員服務網絡的觸角延伸到社區的各個角落。
目前,塔河縣的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伍已有40多支500多人。繁榮社區開展了『建家認崗爭做十大員』活動,組織和履崗能力的黨員進入駐區黨員管理站,自願認領助困員、衛生員、宣傳員、巡邏員、護綠員等服務崗位,推動社區黨員參與群眾工作。多種有效措施,促使黨員從『無位』、『無為』到主動聯系和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