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訊 低收入家庭臨時性困難如何實施救助?財政在社會保障方面投了多少錢?政府如何保障“老有所養”?……今天上午,在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期間,省人大常委會啟動社會保障專題詢問,一個個社會保障熱點問題被拋出。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省衛生廳、省財政廳等政府部門領導,就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新農保和城居保、失業保險、老工傷人員、城鄉低保、新農合、財政支持體系等熱點問題與委員們進行了互動。
●醫療保險:
最大限度控制 醫藥費過快增長
溫曉麗委員:近年來,我省在城鎮醫療保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中發揮什麼作用?
劉世雄委員:醫療保險一直是社會的熱點問題,醫療保險由縣級統籌,造成了各市縣醫保收費和報銷政策不盡一致。請問,在提高醫保統籌層次上,人社部門將采取什麼措施?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賈輝:截至去年底,我省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578萬人,達到應參保人數的98%。其中,城鎮職工參保881萬人,城鎮居民參保690萬人。2010年,我省將依法破產企業的87萬名退休人員納入醫保。2011年將地方集體、關閉破產企業以及其他各類企業117萬名退休人員納入醫保。我省還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政策,將12萬名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失業人員,納入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此外,我省還通過提高封頂線降低職工住院最低的起付標准,擴大門診慢性病、門診大病范圍,建立醫療保險等,提高城鎮職工醫保待遇。從城鎮職工就醫比例看,2008年的報銷在62.3%這個水平,去年全省職工報銷比例達到77.8%,最高支付限額達20萬元左右。針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下一步要讓更多人享有醫保,擴大醫療保障的范圍和增加保障項目。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支持的力度,把所有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納入當中,提高醫療能力、醫療水平和服務標准。通過完善差別支付的制度,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比例。實現小病去社區,大病去醫院,全面實施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在滿足群眾不同層次醫療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醫藥費過快增長。
在提高醫保統籌層次方面,從我省目前情況看,城鎮職工的居民醫療保險統籌地區有91個,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地區81個,按照國家的要求,就是要把不同層次繳費能力的人群都盡快納入到城鎮醫療保險范圍當中來。由於縣與縣之間發展水平不一樣,可支配收入的標准水平也不一樣。造成了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包括在統一統籌地區內,統一制度下的參保人員,籌資水平都不一樣。
我省學習借鑒外省市經驗,提出了我省提高統籌層次的設想,在今年年底之前,首先讓各地市統一所轄縣的政策,比如說統一繳費比例,統一投資水平,統一報銷比例,然後通過兩到三年的時間過渡,最終實現市級統籌的目標:就是要統一基金的管理,統一信息系統,統一待遇水平,統一投資繳費比例,統一整個醫療保險業務,為最終實現黑龍江省醫療保險省級統籌打基礎,徹底解決待遇水平不一致問題。
●城鄉低保:
低保信息聯網 杜絕非保得保
劉世佳委員:當前我省城鄉低保工作基本情況如何?沒有享受低保的低收入家庭,遇到突發性、臨時性困難時,政府如何實施有效救助?針對個別地方存在“非保得保”等問題,我們將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決?
省民政廳廳長楊喜軍:截至目前,全省有城鄉低保對象277萬人,佔全省城鄉人口的7%,比2006年增加了53萬人,增長了24%,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低收入家庭主要指低保等相關救助政策覆蓋范圍之外,而生活相對困難需要政府救助的群眾及家庭。省財政每年在“兩節”期間安排專項資金,為低收入家庭發放了節日生活補助,已經累計發放了3億元。並從2009年開始將低收入家庭納入了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保障范圍,各地也根據財力可能對低收入家庭實行了多方面的救助。特別是2011年,我省出臺了《臨時救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采取“按照全省總人口每人每年3元、省及地方財政各分擔50%”的辦法安排了1.275億臨時救助專項資金,主要用於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救助,並從去年開始,將我省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以及重病、重殘人員納入了醫療救助的范圍,使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步入了常態化軌道。
對於低保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非保得保”等問題,我省將著力在基層機構建議、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啟動全省低保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全面提昇低保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時加大監察力度。落實低保行政監察職能,整合內部力量,建立專項低保監察隊伍,強化監察、監管。
●新農保城居保:
將經辦網點 延伸到村屯
李華菊委員:目前我省新農保的標准和待遇偏低,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人社部門今後在提高標准吸引農民參保以及為參保農民提供便利服務方面有何打算?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巡視員譚士偉:我省新農保和城居保分別是在2009年和2011年實行的,現在全省132個縣、市、區有86個前期試點結束,剩下的46個縣將在7月1日實行新農保工作,城居保同步同地推進,涉及到新農保應參保的16—59周歲人員約370萬人,涉及到城居保適合參保人員約190萬。同時我省還有特殊群體,農墾和森工的職工是非農村戶口,這兩個單位適合參加城居保的人數是29萬和10萬人,這樣還有40萬人要全部納入進來。通過前三批試點加上後面這部分人員,我省將達到全覆蓋。
我省是一個面積比較大的省份,居民居住較分散,經過做工作,農村城市信用聯社、郵儲銀行表示今後一到兩年內盡量將經辦網點延伸到鄉鎮和村屯,農行和龍江銀行受網點的制約,想通過現在高科技的手段,比如說物聯網,看看能否在鄉鎮的村屯食雜店利用POS機進行便民繳費,代辦機構也聘了一些工作人員,深入到村屯居民當中為農民提供服務。
●財政保障:
社保就業支出 同比增長7成
魯濱委員: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公共財政保證的重大支出。財政部門在支持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投了多少錢,取得的效果如何?省級財政在支持社會保障方面,將采取什麼措施來緩解縣級財政籌資難問題?
省財政廳副廳長顧晚光:“十一五”期間,全省各級財政部門投入社會保障的支出達到1513.2億元。以2011年為例,全省各級財政部門籌集社會保障資金522.1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18.7%,是整個財政支出中佔比最高的支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於民生方面的專項支出只能增加,不能減少”的要求,2012年省級財政安排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達26.2億元,比上年增長70.7%。
我省是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多,關停並轉企業多,歷史包袱重,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省財政一直高度關注緩解縣級財政困難問題,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實施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等措施,縣級財政實力明顯增強。今年還將進一步加大對縣級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提高縣級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繼續加大縣域財源建設推進力度。積極幫助縣(市)謀劃財源項目,對重大財源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切實從根本上改變縣級財政困難的情況,增強縣級財政實力。積極指導和督促市縣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社會保障資金在年初預算中打滿打足,執行中超收資金優先用於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