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郁郁蔥蔥的生態林 |
![]() |
侯緒?局長與北京順泰公司簽約有色金屬開發項目 |
東北網6月14日訊 樺南林業局始建於1952年,位於我省東北部,地處完達山脈那丹哈達嶺。經營面積228017公頃,有林地面積135465公頃。森林覆被率59.7%,活立木總蓄積923.6萬立方米。現有企業職工5999人,林區總人口30418人。為國有大二型林業企業,隸屬於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是三江平原上的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
樺南林業局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物產豐富,林木繁茂。現有多種經營用地35萬畝,盛產大豆、玉米、白瓜子等。已探明儲量的礦藏有10餘種。特別是煤炭總儲量1.96億噸,已探明的工業儲量2558萬噸。已被批准的“七星峰國家森林公園”矗立著三江平原上的最高峰-七星峰,峰下東北抗日聯軍兵工廠遺址旁的潺潺流水宛如一條銀帶,蜿蜒盤轉穿過原始森林匯成三江平原上的最大水庫-向陽湖。
![]() |
省森工總局、合江林管局領導視察工業園區 |
2009年,借助國家棚戶區改造和全省城鄉經濟一體化建設的有利契機,樺南林業局搶抓機遇,創新發展,加快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的轉變,在加快小城鎮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構建多元化經濟管理體制上下功夫,不斷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培育。積極探索以生態建設為基礎,以加強企業管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為抓手,以非林非木替代產業為先導,以經濟轉型為途徑,以富裕林區職工群眾為目標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實現了木材生產、煤炭生產、農業經濟的“三足鼎立”,“一局變三企”的格局已經形成,綜合競爭力位居森工之首。
2010年以來,樺南林業局全面落實省委吉炳軒書記在視察森工時的講話精神和省森工總局工作會議精神,凝心聚力,砥礪奮進,創新變革,招商引資工作又走在了森工前列。林業局先後被授予省“五一勞動獎狀”、“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局長侯緒?同志先後被授予省創業活動標兵、第八屆省“十佳公僕”、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林業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 |
工業園區新建大米加工廠 |
大山深處,鑄就一方創業熱土;蒼茫林海,崛起一座生態小鎮。
青山綠水擁抱著古老而年輕的土地;紅色聖地流淌著多彩而激情的音符。
昔日,林業先輩“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把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信念深深植入森工人的血脈;如今,樺林人與時俱進,務實創新,圍繞“創業、創新、創優,爭當森工發展先鋒”主題實踐活動,科學發展的步伐鏗鏘有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樺林人以“三創”活動為內在動力,繼往開來,開拓進取,續寫著騰飛發展、追求卓越的新篇章。
![]() |
洗煤業產銷兩旺 |
“三創”為動力 譜寫幸福和諧新樺南
在樺南林業局的發展史上,貧窮落後一度令樺林人抬不起頭。從1985年步入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困境,到1996年,虧損額高達1650萬元,全局累計拖欠職工工資48個月3400萬元。
發展,只爭朝夕。“讓樺南林業局更快的發展起來,富裕起來,和諧起來”,這是樺南林業局一班人面對全局3萬多群眾的莊嚴承諾。
林業局大力發展非林非木替代產業,著力於經濟轉軌、產業轉型,闖出了一條具有樺南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2011年,樺南煤炭總產量實現27萬噸,完成計劃的180%,實現利潤2686萬元。煤炭的產量、銷售收入、銷售利潤分別比2008年翻了一番多。新建了年生產能力90萬噸的洗煤廠和煤泥型煤廠,增加了附加值,消滅了原字號。
在樺南局,農業成為發展非林非木替代產業的又一主導產業。林業局現有土地30餘萬畝,近年來,林業局大力進行中低產田改造,加大旱改水力度,調整產業結構,現已成為綠色大豆、水稻、紫蘇、白瓜等的種植基地。林業局還重點推廣六項種植新技術。2011年,土地完成收入3785萬元,完成利潤3107萬元。
創新是林區振興之魂,也是發展動力之源。林業局利用國鐵木材專用線的地緣優勢,規劃設計了以糧食倉儲物流為主的工業園區,從木材加工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型。
2010年,工業園區引進了大連連王集團,投資3.6億元,成立了鑫海陽經貿發展有限公司,建成了佔地11萬平方米的糧食倉儲物流基地,興建了兩個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糧食倉儲罩棚,日乾燥糧食800噸的兩個乾燥塔。初步形成了年倉儲物流糧食20萬噸以上,收購糧食輻射半徑150公裡的生產規模,連續兩年收購糧食10萬餘噸。
糧食倉儲物流基地建成後,林業局繼續尋找糧食加工鏈式對接合作企業。2011年,大連豐特糧食經貿有限公司投資4.6億元,新建了年加工糙米15萬噸的糙米加工廠。當前,樺南林業局的工業物流園區在三江地區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物流園區建成後,樺南林區將實行訂單農業和“糧食銀行”,形成農業產業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三年來,林業局實現招商引資總額17.9億元,有力地推進了林區經濟轉型和產業轉軌。其中,煤碳產業已形成包括采掘、洗煤、煤泥制造型煤、煤矸石制磚的產業鏈,將生產的原煤全部“吃乾榨淨”。
創優是林區騰飛之道,也是發展的更高要求。“從一點一滴做起,為職工群眾服好務”。林業局黨政一班人從職工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入手,大力實施利民工程。
![]() |
大肚川中心生態林場 |
三年來,林業局新建棚改住宅和商業開發樓總面積62萬平方米,是三年前樓房建築面積的8.9倍。完成棚改總面積42萬平方米,讓棚戶區佔85%的局址徹底“消滅”了平房,5608戶居民喜遷新居。
棚改工作受到群眾熱烈擁護,實現了拆遷全程的“無事故、無上訪、無訴訟”,還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當年搬遷、當年建設、當年竣工、當年回遷”的“樺南速度”。
林業局始終把發展民生作為第一要務,累計投入資金6.6億元實施了重大民生工程20餘項,昇級改造了局址全部主乾道,建設了人行步道,安裝了路燈;投資新建了高標准的職工醫院,並對山上所有的衛生所進行了提檔昇級;為中學和小學分別新建了一棟綜合實驗樓和教學樓;新建了2.6萬平方米的生態文化廣場;對城鎮和山上林場自來水全部改造,使百姓吃上了放心水;整合新建了局址集中供熱網,還降低了取暖費標准;在建局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是,每年年底都為在崗職工增開兩個月的績效工資。
沸騰工業園區 見證大招商大發展
這是一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熱土,演奏著經濟轉軌,產業轉型的恢宏樂章,書寫著大招商、快發展的優美詩篇。
2008年10月,林業局新一屆領導班子面對經濟發展滯後的現實,中小民營企業虧損停產的狀態,決心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改變原有的經濟結構,開發新的經濟亮點,打造現代化工業園區。
認知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樺南局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創業之路。
林業局果斷決定,發揮林區41.3萬畝土地和周邊地方村屯、農場盛產糧豆的資源優勢,國鐵木材專用線運輸的優勢,建設以糧食倉儲物流為主的工業園區,從木材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型。
工業園區,翹首以待是為了招商引資,築巢引鳳。林區人民求變求富的急迫心情,大發展,快發展的歷史重負化成一種激情,形成一種合力。
於是“少一點患得患失,多一點平和大氣;少一點四平八穩多一點敢為人先;少一點慢慢騰騰,多一點只爭朝夕”成為每個乾部的行為准則。
2010年4月,隨著第一聲開工炮響,掀開了樺南林業局工業園區創業的嶄新一頁,大連連王集團投資3.6億元,成立了鑫海陽經貿發展有限公司,建設佔地11萬平方米的糧食倉儲物流基地。當年收購糧食10萬噸,2011年1月工業園區糧食專用線通車,糧食陸續發運到大連港。
大手筆、大規劃、大投資、大動作,形成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外界客商增強了投資的信心和決心。2011年3月唐山森普礦山機械有限公司投資3.2億元,佔地3.4萬平方米,新建了年產90萬噸的洗煤廠,延伸了煤炭產業鏈條。同年6月大連豐特糧食貿易有限公司投資4.6億元,新建了年加工15萬噸的七星泉為品牌的大米加工廠,現已全面竣工投產。
森工總局黨委、森工總局確定了“四八四三”發展戰略,吹響了產業轉型、經濟轉軌的戰斗號角,迎來了招商引資,招賢引智的春天。
總局黨委書記高金芳,總局局長魏殿生等在大連回訪了在樺南林業局投資建廠的中央儲備糧大連直屬庫大連豐特糧食有限公司,極大地激發了樺南局引進新觀念、新機制、新市場的積極性,局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到杭州、北京、大連招商引資,拜訪客商。
“加強交流、尋求合作、共謀發展”。2012年,大連豐特糧食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在工業園區開始興建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的糧食倉儲加工基地,大連泉生糧食購銷公司投資1.3億元,興建佔地2萬平方米的糧食加工廠,唐山森普礦業機械有限公司投資1.6億元對洗煤廠進行二期工程建設,新建年產型煤7500萬塊,年產煤矸石機械磚6000萬塊的型煤廠和煤矸石制磚廠。
目前,工業園區南線開發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新建年產紫蘇米2500噸,紫蘇油500噸的紫蘇油加工廠正在籌建中。
這是一個播種希望、實現夢想的林區。三年來,工業園區引進超億元的項目6個,累計招商引資17.9億元,6個項目預計年末銷售收入20億元,實現了林區經濟社會的二次創業目標。
在招商引資戰略上,樺南局始終堅持放開比開放更重要,安商比招商更重要,開明比精明更重要,服務比扶持更重要,守信比承諾更重要,樺南局以自己的真誠和坦蕩成就一支不走的富商隊伍,合作雙贏。
工業園區的運營為樺南林區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帶動了周邊村鎮和墾區糧豆的流通,帶動了農業二產、三產同步發展,安置1600名下崗職工再就業,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
林業局工業園區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引資企業經濟總量佔林區經濟總量的80%,實現林區產業產值翻兩番的目標。全面推進林區經濟轉軌和產業轉型。
開發“七星峰” 推動產業集聚轉型
七星峰紅色旅游風景區位於三江平原的最高峰七星砬子,被譽為三江“第一峰”,於2006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達15260公頃,是三江平原東部地區規模最大的森林公園。抗日名將周保中、李兆麟、李延祿、陳雷在此運籌帷幄……抗聯八軍一師政治部主任金根,六軍一師師長徐光海在同日寇的浴血奮戰中英勇犧牲在七星峰上。這種厚重的歷史,沈淀為一種時代精神。凝結為林區人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自強不息的跨越精神,成為林區誠邀天下,合作雙贏的文化底蘊。
樺南局深入貫徹落實省森工總局“四八四三”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出北線開發建設紅色生態旅游的決定。在做大做強工業園區、煤炭、農業等優勢產業的同時,積極開展“二次創業”,充分挖掘生態紅色旅游文化的發展潛力,依托轄區七星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敞開山門、招商引資,大力開發大肚川經營所至七星峰沿線森林生態特色旅游業,推動轉型產業集群發展。
林進人退場所並。伴隨著省森工總局生態移民的號角,樺南林業局在全省森工系統率先打響了整合撤並林場所攻堅戰的第一槍,同時徐徐拉開了森林生態旅游開發的大幕。林業局先後將七星、先鋒、大肚川三個林場撤並,合並為一個大肚川中心林場,新建起四棟4,996平方米的住宅綜合樓,同時建起農機、糧食倉儲庫5280平方米。自來水入戶率,污水集中排放率、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集中供熱面積、林場主乾道硬化率均達100%。既遏制了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乾擾和破壞,又快速提高了職工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兼顧解決了職工種地難題。三個林場680戶居民,安置在大肚川中心林場棚改新居150戶,其餘530戶居民全部遷入局址,歡天喜地入住棚改新居,就業問題也得到妥善安置,分別在新建的工業物流園區和洗煤廠以及其他私營企業就業。原撤並林場居民區滅跡後全部還林,恢復生態,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
隨著森林生態旅游開發一期工程七星林場、先鋒林場、大肚川經營所的整合撤並宣告結束,林業局黨政一班人通過充分的調研和可行性論證,堅持“重在自然,興在建設,強在管理,優在服務,精在特色”的建設思想,大手筆規劃以森林游憩為主體,集旅游觀光、娛樂觀賞、度假療養、教學實習、野營登山、商務活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森林生態旅游景區。總體布局劃分為森林生態旅游度假區、森林生態游憩區、森林生態游覽區、田園觀光采摘區、生態休閑運動區、滑雪場等六個功能區。目前,北線開發大招商、廣招商,二期工程建設正如火如荼,一幅波瀾壯闊的大開發的場景呈現在林區人民的面前。
林業局堅持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的方針,舉全局之力強勢推進大肚川經營所至七星峰旅游沿線生態紅色旅游開發,規劃在“十二五”期間把七星峰國家森林公園打造成在三江地區乃至全省知名的森林生態旅游勝地和休閑度假區,使其成為林區新興的經濟增長點,並逐步成為重要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在“創業、創新、創優”活動中,樺林人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准定位、高質量運作”,把“三創”活動轉化為林區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內生動力,堅持“政治建局,生態強局、產業富局、人纔興局、文化強局、民本固局”的24字方針,以“三創”為帆,開啟新的航程。展現於美好未來的,將是一個生態環境更加優良、產業實力更加雄厚,城鎮特點更加突出,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新樺林。
今日樺南林業局,政通人和,經濟發展,文化進步,社會穩定。這裡每一寸土地,都彰顯著創新的魅力、實力的底蘊、激情的風姿。中國的目光正向她聚集……
樺南林業局,一個日新月異、活力四射的開放勝地,一個海納百川、客商心動的投資高地,正呈現出勃勃的生機與活力,激勵林區人奏響時代發展的強勁樂章,掀起歷史澎湃的浪潮,創造一個又一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