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愛你”
“吃菜,身體棒”
“寶貝,回家嘍”
生活報6月15日訊 5年前,賣菜為生的於連河在哈爾濱市南直路一座橋下發現了一個被裹得嚴嚴實實的嬰兒。包孩子的包裹裡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孩子的出生日期。這個剛出生3天的男嬰,嘴脣發紫,哭聲微弱。於連河等了近一個小時,還是沒有人來認領這個孩子。看著這可憐的小生命,於連河的憐憫之情油然而生:“先抱回去吧,這也是條生命啊,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孩子餓死!”這是於連河最初的想法。
為了生計凌晨抱孩子去賣菜
當時於連河與妻子生活條件窘迫,父母和妻子一致反對於連河收養這個棄嬰。但於連河沒有放棄,毅然留下了孩子,給他取名多多。
有了這個孩子,於連河放棄了賣菜的生意,做起了全職“奶爸”。妻子勸他把孩子送走,夫妻倆因此爭吵不斷,最終辦理了離婚手續。
妻子離開後,於連河和孩子的生活更加窘迫。為了養活這個小生命,於連河又回到市場重拾賣菜的老本行。每天凌晨,於連河把熟睡的孩子放到車裡,開著車去上菜。到市場後,於連河鋪開菜攤,把孩子綁在胸前,邊照顧孩子邊賣菜。漸漸長大的多多很懂事,從來沒問過自己的媽媽在哪,於連河也盡量回避這個問題,他不想讓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什麼陰影。
為了省錢自己捨不得吃肉取暖
於連河平時生活節儉,自己捨不得吃肉,甚至連取暖費都捨不得交。在哈爾濱最冷的冬天,他把孩子送到親戚家,自己待在暖氣片凍裂了的平房裡。即便這樣,於連河對孩子的花銷卻從未含糊過。
2011年,多多上了幼兒園,為了接送方便,於連河用借來的錢和自己賣菜的積蓄包了一輛出租車。除了白天在幼兒園的時間,於多多都是跟著於連河跑出租。“看到兒子我就很快樂,我也從沒覺得生活有多苦。多多是老天贈與我的禮物,不管路多艱難,我都要把兒子撫養成人。”於連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