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最大的智能溫室基地。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東北網6月23日訊(肖昆 記者侯巍)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現代化農業向高科技農業發展,是當代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近年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力促農業科技挺進經濟主戰場,走出了一條科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油城大慶市注重將農業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為大農業帶來了可喜變化。
“特派團”鼎力相助八井子特色果蔬基地果香四溢
6月的大慶,陽光明媚,花香四溢,處處洋溢著勃勃生機。大慶市八井子特色果蔬研究所內,一棟棟的棚室整齊劃一,個別被掀起的大棚露出長勢良好的玉米和茄子。走進棚室裡,香瓜秧苗被標注了日期。工作人員熱情地介紹:“你們來晚了,今年棚裡的首茬甜瓜已經采摘結束了,現在這裡面待熟的已是二茬果了。”走出大棚,室外大田上的秧苗僅20厘米左右,而室內各種瓜果早已經成熟。
薄皮西甜瓜。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育祿果蔬種苗基地,幾名技術人員在摘草。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據了解,八井子特色果蔬研究所是大慶市科技局、大同區人民政府、大慶農科院共同搭建的農村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是全國農科院系統第一家落戶在農村田間地頭的科研院所。兩年來,八井子特色果蔬研究所通過采取項目引導、現場講解、試驗示范、入戶面授、集中培訓等形式,成功幫助大同區科學規劃並建設成高臺子草莓采摘園、八井子溫室鮮桃小區、大同鎮果蔬專業生產區、同昌路設施果蔬產業帶、井園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果蔬育苗工廠,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生產格局。該研究所在全省率先開展了薄厚皮種間雜交群體改良(窄基因群體改良)和不同生態型種內雜交群體改良的種質資源創新研究。繁育的薄皮甜瓜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西甜瓜育種與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先,目前已在當地推廣。同時,科技特派團創造性地提出了利用鹽鹼地發展生態型設施農業的思路,開發的“種養結合式生態節能型日光溫室”專利技術得到大同區高度重視,投資80萬元建設了4棟示范型溫室。“雙生態節能型日光溫室”與“適用於近農區鹽鹼地的秸稈物料循環利用方法”正在專利申請中。
目前,八井子特色果蔬研究所實現了溫室常年生產,累計促進農民增收2.4億元,使大同區的果蔬特色產業成為全省最大的果蔬生產基地和設施農業區(縣)。
全省最大的智能溫室基地。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建全省最大的智能溫室基地
在大慶育祿果蔬種苗基地,全日光智能溫室令人眼前一亮。據基地副總經理龐顯躍介紹,這是去年5月大慶育祿農業科技公司一期投資5000萬元,興建的23500平米的全日光智能溫室、24000平米陽光溫室用於有機特種蔬菜種植區。走進室內記者看到,棚室內空氣濕潤,裡面幾名工作人員正在除草。
“我們采用的是國內外最先進嫁接技術繁育種苗和工廠化育苗,年可繁育果蔬優質種苗2000萬株。從播種到嫁接苗全程是機械化操作,嫁接苗成活率達到85%以上。”龐經理告訴記者,今年繁育的番茄、黃瓜、茄子,彩椒、嫁接甜瓜等種苗300萬株,被當地農戶搶種一空。
大育育祿果蔬種苗基地位於龍鳳區境內,是龍鳳濕地創意農業產業園項目中的一部分,今年二期項目准備投入3.3億元興建一座15萬平米全日光溫室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園中將設有溫泉休閑區、果蔬采摘區、科普教育區、中央商務區、餐飲區、兒童游樂區。北方特點是冬季漫長,無處可去,項目建成後,將是集現代觀光、旅游、休閑一體化農業園區。二、三期建成後,將成為我省最大的智能溫室基地。
太空紅鑽石。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技術員向記者展示太空西紅柿。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大慶將成為中國北方航天育種基地
“這些太空紅鑽石西紅柿秧苗已經種了好幾年了,目前基本成型,這些西紅柿秧苗具有根部發達、吸水能力強、抗病能力強、產量高等特點,比較適宜農民種植。”在大同區高臺子鎮,王技術員指著棚室裡的西紅柿秧說。“僅從西紅柿的形狀上來看,普通的種子是無法比較的,太空柿子結出的果實,果圓,肉厚。
據了解,這紅寶石西紅柿品種是“太空蔬菜”的一個品種,是大慶市與航天科技五院合作,在北方航天育種基地成功種植後的結果。目前,大慶種植“太空蔬菜”的棚室達26棟,引進航椒、航茄、超大南瓜等30多個個蔬菜品種,在大同鎮、高臺子鎮、林源鎮三個生產基地進行了種植示范。據悉,大同區對接陝西航天五院、八一農大等研究機構後,培育了航茄、航椒、航豆等12個“航天時蔬”品種,將7個甜瓜品種和4個西瓜品種200克,搭載“神州八號”送上太空,首茬秧苗已在八一農大培育成功,將成為大慶首批擁有自主產權的航天蔬菜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