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勝千一家三口。
東北網6月25日訊 24日晚我省高考成績正式發布,理科最高分數705分,考生為哈師大附中的蔣勝千;文科最高分數667分,考生為牡丹江一中的李佳楠。哈市文科最高分數662分,考生為哈市三中的彭齡萱。
據了解,我省今年高考成績相比去年較低,尤其是理科成績。今年高考全省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將於26日由省招考委員會辦公室審定後公布。
理科狀元蔣勝千705分(哈師大附中)
外語139分 數學146分 語文126分 理綜294分
他,是個“傳奇”
8歲陰差陽錯進了高自己一年級的奧數班,9歲開始參加數學競賽,10年間參加了30多場全國競賽,高二時參加全國數學奧林匹克冬令營,因成績優異當年即被保送清華大學;雖被報送清華,但因喜歡校園生活,高三仍堅持和同學們並肩作戰;在同學和學生家長眼裡,他是個“傳奇”,他就是以705高分摘得我省理科狀元桂冠的哈師大附中蔣勝千。24日晚8點半,記者采訪了哈師大附中的蔣勝千和他的家人。
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從小蔣勝千就顯示出過人的數學天賦,上學前媽媽從沒有按照公式教過他加減乘除,只是通過生活中的小細節,讓他知道了加減法。
會說話起蔣勝千就成了媽媽的小跟班,經常跟著媽媽去菜市場買菜。媽媽邊買菜邊有意識地叨咕著一斤豆角是1.5元,付給賣菜阿姨2元錢,應該找回0.5元錢;再大一點,媽媽乾脆讓蔣勝千自己拿著錢和賣菜老板算賬,就這樣慢慢地蔣勝千知道了,什麼是加減法。有了加減法的基礎,學習乘除法蔣勝千也沒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媽媽只簡單地說乘法其實也很簡單,比如4×5就是5個4加一起。聰明的蔣勝千舉一反三,很容易就學會了乘除法。
蔣勝千二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老師的孩子剛好上三年級,學了一年多的奧數,班主任便建議也將蔣勝千送到奧數班。媽媽將他送進了老師孩子的那個班,上了課纔發現,原來給他上的奧數班高了一級,但蔣勝千沒有覺得吃力,反倒對於奧數有偏愛。媽媽也就將錯就錯一直讓他跟著大一歲的學生一起上課。
“職業競賽選手”獲多個獎項
一米七五的個頭,說話時總是帶著燦爛的笑容,性格開朗的蔣勝千沒等記者開始詢問,便侃侃而談。
9歲起,蔣勝千試著參加希望杯數學競賽,沒想到只是試試手的蔣勝千出師就取得了銀牌的好成績。對數學喜愛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他熱衷於研究數學題,自己總結解題思路。華羅庚杯、物理競賽、數學競賽、外語競賽、數學冬令營各種全國類的競賽,10年參加了30餘次。
蔣勝千在高一時參加了全國數學聯賽並得了省第一名,高二時參加全國數學奧林匹克冬令營,因成績優異當年即被保送清華大學。他成了學校甚至全省有名的職業競賽選手。
研究枯燥的數字對蔣勝千來說是種享受,他樂於享受無休止的演算推理。時間長了,媽媽就會勒令他停下手中的題目,休息一下。於是他就拿起《戰國策》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對於他來說,看書就是一種休息,一種放松。也正是媽媽從小給他養成的看書的好習慣,讓他在高考中作為理科生語文成績同樣出色。
從小我就經常聽別人說,“你爸爸就是那個清華的畢業生吧。”蔣勝千說,那時候不知道清華到底有多好,就覺得別人都很崇拜爸爸,所以他從小也想著要考清華。蔣勝千的爸爸是清華電機系高材生,在哈市電機廠做副總工程師。
於是,盡管在高二時就被保送清華大學,但那個專業不是他喜歡的專業。所以到了高三,他再次申請了清華大學的保送生,並再次被保送清華大學,這次,他選的專業是自己喜歡的電機專業。
不僅要和爸爸當校友,蔣勝千和爸爸也很能玩到一起。上中學的時候,蔣勝千同時被兩所民辦初中錄取,但他和爸爸之所以選擇德強中學,是因為首先看到了那個學校的籃球場,愛打籃球的爺倆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所學校。
上高中的時候,蔣勝千同樣以優異的成績得到了幾所學校的青睞,但他還是選擇了教學方法靈活的哈師大附中。
保送後返校幫同學講題
記者見到蔣勝千時,他已經提前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且是他心儀的電機系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
“其實高三時,蔣勝千完全可以不用繼續上學了,但是孩子太喜歡,也太珍惜和同學們在一起的時間了。”蔣勝千的媽媽說,這一年裡,蔣勝千還是選擇了和同學們一起並肩作戰。課下他會主動給同學們答疑解惑。當同學們情緒煩躁時還會主動向班主任去爭取體活課,帶著男生們一起打籃球。陽光開朗的蔣勝千總能用燦爛的笑容感染身邊的同學。
“我的父母在國內,我的根在中國。”說到未來,蔣勝千希望能選修經濟類的雙學位,然後到國外進修研究生。但他強調僅是出去見見世面,讓自己視野更開闊,他一定會回到國內發展。
李佳楠。
文科狀元李佳楠(牡丹江一中)667分
總結學習經驗印發給同學
在今年的高考中,來自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的李佳楠,以667分高分奪得了我省文科狀元。當記者電話采訪她時,她覺得自己並不是什麼神童,也沒有什麼走捷徑的學習方法,只是利用好上課時間,並和老師多交流學習方法。
高二文綜不及格
電話接通後,得知自己分數最高,李佳楠只是淡淡地問:“真的是我嗎?我只是覺得自己很平凡,也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
李佳楠說,其實,她覺得自己學習跟每個同學都一樣,沒有特別的方法。如果真要說點學習方法,那就是多動腦,培養思維模式,再就是聽老師的話。
高二時,李佳楠文綜成績很差,有時甚至不及格。後來,她一方面上課注意聽講,利用好課上的時間,下課以後,還會主動找老師交流學習方法。她覺得,這也算是她學習的一種方式,只要是老師給她意見跟任務,她一定會認真完成,所以成績纔一直在進步。後來,文綜成績已經不是她的“瘸腿”科了。
從小是個聽話的孩子
得知自己的女兒成為我省的文科狀元,李佳楠的媽媽高興地哭了。李佳楠的媽媽說,佳楠從小就跟奶奶一起生活,是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在學習上就一直沒有讓大人操過心。7歲姥爺學習拉二胡,現在已經是二胡九級了,平時還會參加一些社區的比賽。
佳楠從小就愛讀書,不喜歡玩具。對書的要求很多,一本新書裡,有一個故事她沒讀過,也要新買一本。也許是讀書對她的影響很大,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發表過短篇小說了。而且,李佳楠從小就很聽大人的話,只要跟她說明白對與錯就行。父母從來沒有在學習上給她壓力。但是,她從小就很懂事,知道學習,覺得自己如果學習不好,就對不起父母和老師,會不好意思。
能夠和同學分享經驗
馮老師是李佳楠的班主任,在馮老師的眼裡,李佳楠在學習態度上嚴謹、知識面廣喜愛讀書,她還能和別人分享學習經驗。
最讓老師和同學最感動的是,在高考的前幾天,是高三學生學習非常緊張的時候。老師讓李佳楠把自己覺得最好的知識點總結出來,給同學們講講。李佳楠不但把她覺得最好的東西都總結出來,還印發給同學,後來在臺上給同學一一講解。李佳楠告訴記者,不久前,她報考了北大自主招生的考試,填報的志願是工商管理專業,並已通過了北大自主招生分數線,但在沒有接到北大的錄取通知前,心裡還是沒底,她希望錄取通知早點來。
彭齡萱。
哈市文科狀元彭齡萱662分(哈三中)
語文132分 數學135分 英語132分 文綜263分
愛美的小女生有一股韌勁兒
24日21時許,當接到記者電話,得知自己成了今年哈市文科狀元時,這個18歲小女生的反應一如她沈穩的性格,她告訴記者,爸爸媽媽正高興地挨個通知親戚朋友們,一起分享這個喜訊呢。
說起自己的學習竅門,彭齡萱謙虛地說,其實她不是聰明的孩子,只是自己足夠堅持,有毅力和韌勁兒,能堅持自己的理想。“在課堂上一定要跟住老師的步伐,包括課後作業一定要完成,不一定要題海戰術,關鍵是每做一道題都要明白為什麼這樣做,充分理解每一道題出題用意。”至於課外補習,彭齡萱認為沒必要跟風參加。她只上過兩個月的超前補習班,發現其實補習的內容和老師講的沒有什麼區別,與其浪費時間在補習班奔波,不如空下時間多研究研究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點。
“學習是件苦差事,但要學會苦中作樂。”她認為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會用全局的眼光整理和糾錯,通過對自己所犯錯誤的分析,歸類整理,就能找出解決它的思路與方法。面對一個問題,審題時就要學會善於揣摩命題人的意圖與側重點,這種類型的題有什麼特點,涉及幾個知識點,突破口在哪裡,難點、重點又在哪裡,是否通法通解,是否有簡捷方法等,通過多問幾個為什麼,把一道錯題弄懂弄會,從而達到做一題會一類,錯過一次決不再錯的境界。“這個過程很枯燥,需要有足夠耐心和毅力纔能堅持下來。”彭齡萱告訴記者,她記得老師常說“學習要有把板凳坐穿的毅力”,不一定有那麼苦,但一定要有這樣的毅力。
彭齡萱說,她的家庭環境很民主、很輕松,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問題,媽媽一直都是堅強的後勤保障和心理調劑師。在3月初時,彭齡萱曾非常焦躁,媽媽一直在身邊鼓勵她,激勵她,直到她慢慢平穩下來,而她也會主動和父母交換意見,這種家庭氛圍令彭齡萱受益很多。
從小就堅定了學文目標的彭齡萱,喜歡各種書,尤其喜歡看歷史類書籍,偏愛漢武帝。談起她喜歡的人物,靦腆的小姑娘一下打開了話閘。她說還喜歡陳奕迅,閑暇時也會聽聽他的歌。她報考了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未來希望能夠從事新聞傳媒編輯或是廣告行業。
接下來的假期彭齡萱早早地做好了打算,高考剛一結束,愛美的她就跑去和同學逛街,一口氣買了四條漂亮的連衣裙。彈得一手動聽的琵琶的彭齡萱,假期還打算去學跳舞和唱歌,和父母去蘇杭旅游。她說,這些都是她最想做而平時沒有時間做的事情,她一定要利用假期好好補償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