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5日訊 六旬翁郭某通過網絡聊天,意外地與50多歲的孫某結識。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後,倆人正式確立了戀愛關系。為此,郭某特地給孫某送了一雙鞋墊,希望她每天穿的鞋都能墊著他所送的鞋墊。
豈料不久之後,郭某和孫某感情出現了裂痕,最終分道揚鑣。倆人分手後,郭某便將孫某告上法庭,討要當初他送給孫某的鞋墊。
令法官沒有想到的是,在調解過程中,郭某不管法官怎麼勸說,就是堅持只要鞋墊不要錢。另一方,孫某則堅稱,鞋墊就在她家裡,郭某想要鞋墊就自己去找。
見到此種情況,法官為了化解雙方的矛盾,親自來到孫某家中,在60餘雙鞋子當中開始了他的“尋鞋墊之路”。
情侶分手男子起訴追討鞋墊
現年60多歲的郭某,平日裡在家中總是喜歡上網聊天。一次偶然的機會,郭某與50多歲的孫某結識。
經過初步了解後,郭某對孫某很有好感,並對其展開了猛烈的愛情攻勢。在郭某的愛情攻勢下,孫某終於同意接受了這段黃昏戀。
倆人確定關系後,郭某更是對孫某細心照顧,並送給女友一雙鞋墊作為信物,希望女友日後能天天墊著他送的鞋墊走路。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郭某和孫某之間的感情逐漸出現了裂痕,雙方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產生口角,最終倆人不歡而散。
郭某和孫某分手後,便前往南方某城市居住。雖然倆人已經分手,但是郭某和孫某沒有因此斷了聯系,時常會因為欠款和鞋墊發生爭吵。
一次,倆人在爭吵過後,郭某向孫某提出了索要鞋墊的要求。對此,孫某卻不買賬,堅持不肯歸還鞋墊。
2012年4月,郭某為了討回他送給前女友的鞋墊和欠款,將孫某告上了法庭。
法官調解雙方各不相讓
法院受理郭某狀告孫某討要鞋墊和欠款一案後,立即進行開庭審理。
庭審過程中,郭某宣讀了他的訴訟請求書。對於在訴訟請求書中提到的鞋墊,被告孫某承認郭某的確送給她一雙鞋墊作為禮物。
盡管郭某在法庭上提出了索要鞋墊的訴訟請求,可被告孫某卻堅稱,鞋墊已經送給她了,那麼郭某就沒權要回去。就算郭某有權將鞋墊索要回去,她也不會給的。
就這樣,郭某和孫某在法庭上陷入了爭吵當中。對於鞋墊是否歸還一事,孫某和郭某是各不相讓。
庭審過後,主審法官進行了細致的調查後發現,如果該案硬性宣判,不僅不會緩解雙方的矛盾,還要加大原被告之間的仇恨,對原被告雙方日後的生活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為此,主審法官決定對該案進行調解,希望以此化解原被告之間的矛盾。對於法官的調解,原告郭某一口咬定,該案無需調解,他只要鞋墊,而且必須是當初他送給孫某的那雙,不管孫某給他多少錢,也不能頂替那雙鞋墊。
調解矛盾法官鞋堆裡苦尋
相對於郭某對調解的排斥,孫某態度則更加冷漠,她對法官說:“鞋墊找不到了,我有60餘雙鞋子,不知道放哪雙裡了,你們想要就自己去找吧。”
原被告雙方都不同意進行調解,但主審法官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因為他相信,只要經過法官耐心地析理釋法,全心全意為當事人解決問題,就沒有解不開的結,就沒有化不了的怨。
於是,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主審法官先後多次電話聯系遠在外地的郭某,與其進行情感交流,希望其能看在與被告相識的緣分和曾經的感情上,做出適當的讓步,但收效甚微。
與郭某進行溝通的同時,主審法官並沒有放棄做孫某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勸說後,孫某同意讓步,如果想要鞋墊的話,她可以配合,但是鞋墊必須由法官親自進行尋找。
就這樣,主審法官在孫某家中開始了他的“尋找鞋墊之路”。到達被告家中後,孫某一口氣將家中60餘雙鞋子全拿了出來,擺在了法官面前。
對此,法官只能一雙一雙苦苦地尋找,生怕遺漏了任何蛛絲馬跡。尋找過程中,主審法官不斷地用雙手擦拭著面頰上滑落的汗水。
看到主審法官認真地幫她尋找鞋墊,孫某的內心終於出現了變化。
孫某慚愧地說:“法官,不要在鞋堆裡找鞋墊了,我已經把鞋墊毀壞了,你是不會找到的。是我對不起你,讓你找了這麼長時間的鞋墊。”
聽到孫某這樣說,主審法官並沒有因此而生氣,反而如釋重負。
最終,孫某在主審法官的感召下同意對鞋墊進行折價,並表示多少錢都可以。
就在孫某同意對損壞的鞋墊進行賠償時,遠在外地的郭某也知曉了此事。聞聽此事後,郭某被主審法官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深深地打動了。
郭某表示願意放棄索要鞋墊的主張,就此該案在主審法官的耐心調解下,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