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二院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教育部科技司明媚副處長就驗收的要求作說明。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東北網6月26日訊(李華虹 劉乙輝 記者王蕊)日前,由哈醫大二院牽頭成立的哈爾濱醫科大學心肌缺血機理與診療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正式批准成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這是記者26日從哈醫大二院獲悉的。
據悉,該實驗室是我省高校中第9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也是教育部在我省批准建設的第二個以醫藥類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為主的重點實驗室。
圍繞地方需求創新研究特色
心血管疾病是致死率和致殘率極高的疾病。近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呈持續增長趨勢,且平均發病年齡逐漸提高,而東北地區因飲食習慣、高寒、環境等因素,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居全國之首。
心肌缺血機理與診療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根據東北地區心血管疾病特點出發,以心肌缺血為重點研究方向,以在心肌缺血領域達到國際前列、國內領先為發展目標,走臨床、科研、創新相結合的道路。
2008年11月,經黑龍江省教育廳推薦及教育部批准,立項建設心肌缺血機理與診療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期間,教育廳為重點實驗室建設投入1000萬元經費,學校投入配套經費3000餘萬元,實驗室現有面積5000平方米,研究條件顯著改善。
在省教育廳、學校、醫院領導的共同努力下,在實驗室主任、哈醫大二院心血管醫院院長於波教授的帶領下,經過四年的建設,奠定了穩定的科研基礎,形成了初步的特色鮮明的科研方向。承擔了包括“973”、“863”子課題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44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7項,發表SCI論文93篇。
同時,實驗室引進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科研骨乾,加強了與國內外知名心血管研究中心的合作與交流,建立了規范的實驗室運行管理制度。
高水平科學研究推動高水平人纔培養
據教育部科技司基礎處副處長明媚介紹,設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項目,是教育部為加強地方高校特色和優勢學科建設,推動學科交叉,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正是對高等教育的支橕和服務以及對創新人纔培養上的一個支橕,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要以對拔尖創新人纔培養為其核心目標,以學科建設和發展為基礎,以科學研究作為一個支橕的手段,要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來支橕高水平的人纔培養。
在學科帶頭人於波教授、田家瑋教授、張志仁教授的帶領下,實驗室建設期間,實驗室李呼倫教授評為黑龍江龍江學者;田野教授和尹新華教授獲得黑龍江省傑出青年基金;李悅教授2009年聘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侯靜波教授2010年聘為教育廳新世紀優秀人纔。近兩年由副高職晉昇為正高職人員5名;由中級職稱晉昇為副高職人員5名。3年間實驗室共培養博士研究生50人;碩士研究生130人;博士後26人;實驗室開放性課題15項,培養了大批中青年科技骨乾,並加強了高層次人纔引進和自身培養。
心肌缺血機理與診療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驗收通過,標志我省醫學基礎研究能力和水平上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我省在心血管基礎研究上會繼續湧現出一批有國際或國內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將為提高我省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科研及診治水平,降低心肌缺血的死亡率、致殘率,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