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張寶金帶領元寶村大變樣 『光?屯』邁向文化第一村
2012-06-27 14:01:21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劉延功 代兵 趙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圖為元寶村的農民別墅。

  東北網6月27日訊 高樓、別墅,汽車穿梭,工廠機器轟鳴,當年的“光?屯”如今脫胎換骨為現代化的城鎮,富裕起來的元寶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張寶金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而是帶領元寶村開始又一次的翻身運動——打造“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

  文化興村激勵後代學習知識建設新農村

  建設文明,不能只停留在學文化、講故事的初級階段,而應向更高層次邁進。

  1995年起,元寶村九年制義務教育費便由村辦企業支付,而且凡考入高中或中專的學生,每年獎勵500元-1000元;考入大學,每年獎勵2000元;青年參加各種函授學習,每年補助300元-500元。僅此一項,全村每年獎勵就達2萬多元。同時,對於阻礙子女入學的農戶,取消其“五好家庭”及“十星級文明戶”的入選資格、福利待遇,以及減免村提留、代交鎮統籌、免費參加科普之冬培訓、查閱圖書資料等待遇。

  從1995年至今,元寶村近30名青年考進大學,打破了元寶村歷史上沒有大學生的紀錄。大學生們離村時,張寶金都會把獎學金親自送到他們手中。受父輩創業精神的感召和激勵,從元寶村走出的大學生們從走進學校大門便開始為村裡的發展獻計獻策。

  為學習知識和技能,元寶村300多名青年走出家門,參加了機械、家電、汽車修理,葡萄栽培、畜牧業發展等培訓或函授。

  黨員先鋒兌現承諾帶頭創建全國文明村

  元寶村投資建設的新村別墅2.46萬平方米,讓303戶農民住上了樓房和別墅。

  農業工業化、農民市民化、農村城市化。張寶金,這個信念堅定、無私奉獻的村官,感染和帶動了元寶村的黨員。元寶村有黨員64名,無論創業之初的集資辦廠,還是發展後期的獨立牽頭辦廠,黨員都衝在一線。

  為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張寶金組織黨員認真落實“先鋒卡”制度:每名黨員結合自身實際,做到有什麼能力辦什麼事,能做什麼就承諾什麼。

  傳授新技術、推廣新品種、解決鄰裡糾紛、維護村屯衛生……黨員們認真履行崗位責任,兌現自己的承諾,樹立起黨員服務群眾、創先爭優的良好形象。

  老黨員王傳禮帶頭制止賭博和封建迷信,5名女黨員則在履行村容管理承諾中承擔起村5條主要街路的衛生和維護責任。每天早晚,女黨員們自覺清理衛生,這條路如今被元寶人稱為“共產黨員路”。

  2009年以來,45名黨員兌現承諾400餘項,為農民增加收入100多萬元。

  “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模范村委會”、“創建文明村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綠色小康村”……元寶村屢獲殊榮,一舉跨入全國文明村的先進行列。


  打造“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

  創業成功的張寶金清醒地認識到,必須加速土改文化園區建設步伐,以形成新農村建設成就與土改歷史的鮮明對比,向世人展示中國農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從而把元寶村打造為全國聞名遐邇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隨即,張寶金投資1000多萬元,重點建設了《暴風驟雨》紀念館、農業示范園區、林業生態植物園、元寶山公園、新村別湖區、村辦企業區等六大景區組成的“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景區。2005年,《暴風驟雨》紀念館被命名為哈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景區被評委國家3A級景區,成為哈市重點建設的紅色旅游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幾年來,元寶村“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景區接待游客高達數十萬人,極大地拉動了當地的服務業、餐飲業,增加了農民收入。

  與時俱進,繼往開來。張寶金依托土改文化品牌優勢、優良生態資源和特有民俗文化,極大地推動了元寶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創建並叫響了“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名牌。

  載歌載舞元寶人豐富的文化生活

  2011年,元寶村有企業28家,其中資產超100萬元的有20多家,500萬元的7家,千萬元的13家。

  元寶村屢獲殊榮,但張寶金仍沒有停止文化興村的腳步。

  建造文化設施,開展文藝活動,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張寶金繼續加大文化興村的力度。

  將辦公樓闢建150平方米文化活動室,購置5000餘冊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向村民免費開放;組織100名村民成立秧歌隊,統一購買全套的器材和服裝、折扇等用品,多次組織大型表演;建兩個標准化籃球場,安裝全套體育健身器材兩套;各廠團支部每年舉行書法、剪紙、繪畫展覽和籃球、象棋比賽,文化娛樂活動搞得好的,年終獎勵……

  濃郁的文化氛圍,培養了元寶村一大批優秀的文藝人纔,多次在尚志市的文藝匯演中獲獎,並以農民演員的身份參加尚志市裡的春節晚會,省、市組織的紅歌會,農民演唱會等活動。

  農家書屋、農家超市、綠化裸圖地面,安裝路燈、鋪設了自來水管線,元寶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既豐富多彩又快樂。

  四大園區再塑元寶精神再造輝煌

  每天早起,元寶村裡除了65家農戶開著農用車、轎車或騎摩托車下地乾活外,其餘村民都衣著時尚地走進工廠或自家的店鋪。

  自來水、有限電視、程控電話,人們紛紛住進了別墅、洋房,個別人還在鎮裡買了樓房,如今的元寶人小日子過得比城裡人還滋潤。說起未來,張寶金躊躇滿志、信心十足:科學規劃,全面推動生態游、鄉村游,將旅游業打造成繼工業之後又一個興村強鎮的主導產業。

  張寶金說,他計劃投資1100萬元,將原土改資源進行整合,打造土改文化園區,以及新農村示范園區、現代農業園區、鉛筆工業園區。

  2009年,投資4500萬元對元寶村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新農村示范園區將繼續加大建設力度。其中,土改文化園區將擴建《暴風驟雨》紀念館,新建韓老六大院、土改風情一條街。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