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9日訊 近年來,哲羅魚、蘇裡白鮭、黑斑狗魚、七鰓鰻等7種珍稀冷水魚在松花江不同江段頻頻出現。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馬波表示,對水生生態環境要求苛刻的冷水魚重新回歸松花江,表明經過多年治理的松花江水質已得到明顯改善,水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恢復。
最新調研數據顯示,松花江哈爾濱江段三類水質斷面比例已達到100%,江中珍稀魚類重現。
水豐魚美江鳥歸
近日,記者跟隨省人大城鄉環境保護委員會組織的“環保世紀行”采訪團,對佳木斯、齊齊哈爾市的《黑龍江省松花江水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
近年來,《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規劃》中涉及的城區,通過建設城區污水處理廠、控制沿江農業水源污染、設禁漁期、投放魚苗等一系列措施,沿江居民明顯感覺到松花江的水清了,魚多了,消失的江鳥也開始回歸。
在檢查中,松花江哈爾濱段、佳木斯段、齊齊哈爾段的江邊,都可看到垂釣的人群。據佳木斯釣魚者說,2005年從江裡釣上的魚都有異味,根本沒法吃,江鷗、大雁也不來江面捕食了。近兩年,釣上的魚種類越來越多,味道也恢復到以前的新鮮美味。
在哈市,四月份有人捕到10多斤的胖頭魚和40多斤的?魚。漁民也驚喜地發現,今年捕上來的烏蘇裡白鮭很多,而前幾年這種魚基本已在江面上消失。
在道外區景陽街廣場到七道街,每天清晨在江面上都能看到上千只江鷗;在道外區北七道街碼頭旁每當輪船啟動,停落在船上的江鷗就會隨著客船紛紛飛起。到了晚上,江鷗一個擠一個地落在水面上過夜,引得眾多市民到江邊觀賞。
五年增加15種珍稀魚種
26日,記者來到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的魚類標本室,在松花江魚類區,有同江、佳木斯、大頂山段、肇源等不同江段上收集到64種松花江的魚類。研究員馬波指著哲羅魚、烏蘇裡白鮭、黑斑狗魚等魚類標本對記者說,這些都是松花江內的冷魚水,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這些回游或是半回游的冷水魚如果感覺水環境不好,會選擇不進入松花江直接回游到黑龍江。松花江污染嚴重時,這些冷水魚在江內已基本消失,冷水魚的重新出現是松花江水質變好的最好證明。
據馬波介紹,近五年來,松花江魚類種類得到恢復,增加了約15種。但水生生態系統健康評價不只包括魚類種類,還包括江面浮游生物、底棲動物等的種類、多樣性水平、結構穩定性及水流、水溫等多項指標,目前松花江水生生態系統尚屬初步恢復階段。

松花江畔美景。
松花江治理七年乾流達到三類水質
2005年,松花江流域水質污染已比較嚴重,主要污染特征呈有機型污染,受冰封影響明顯,枯水期水質最差。流域水質較差的支流主要有呼蘭河、安邦河、輝發河、阿什河、倭肯河、牡丹江敦化段等,水質基本全年劣五類。松花江自2005年水污染事件後,我省按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5—2010)》,采取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加之禁漁期、增殖放流等活動,松花江水質明顯改善。
為了保護松花江魚類產卵繁殖,松花江哈爾濱段的禁漁期從5月25日開始至7月10日止,共計47天,在此期間禁止一切捕撈作業、各種漁具都要撤出作業場所和捕魚灘地。同時,沿江各地還組織布防人工魚巢,並每年進行投放百萬各種魚苗的增殖放流活動。
“十一五”期間,我省累計在松花江流域投入污染防治資金達124億元。我省13個地市已全部建有城鎮污水處理廠。此外,在《規劃》外增補了47個項目,今年將投資25億元,開工建設45座城鎮污水處理廠。
據省環保廳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松花江乾流、支流水質生態環境同步得到改善,乾流達到三類水質,稀有魚類重現江中。在第六次中俄環境保護合作分委會上俄方環保部長認為,跨界水體水質有明顯改善。
目前,松花江“十二五”規劃已獲國務院批復,將成為今後幾年松花江治污的綱領性文件。近期,我省將召開《規劃》實施啟動大會,,實施“行政約談”和“區域限批”。推廣“十一五”水專項各項成果,推進“十二五”課題的開展,對松花江魚類資源進行調查和標本收集,開展水生生物多樣性、有害生物預警等監測。組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產學研聯盟,為松花江流域水質改善提供科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