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安達圍繞促進發展抓創先爭優 市域經濟實現重大跨越
2012-07-02 17:35:13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安達構建以油氣化工為主導產業的“一主九強”高端化大產業發展格局。

  東北網7月2日訊 (記者 侯巍) 安達市地處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全市幅員面積3586平方公裡,是全國著名的“奶牛之鄉”和“肉牛基地”,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和東北地區蔬菜生產基地。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安達市把活動作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加強基層組織的重要載體,極大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大發展大跨越,民生事業大改善大進步,基層組織建設大強化大提昇。2011年,全市GDP實現256億元。先後有40個基層黨組織、40名個人被中組部、省委和綏化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黑龍江貝因美乳業公司黨總支2010年被確定為中組部黨建聯系點。

  圍繞促進發展抓創爭,市域經濟實現跨越發展

  安達把創先爭優活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舉措來定位和謀劃。堅持“按照“產業立市、項目強市、生態建市、文明興市”的發展思路,著力謀劃推進市域經濟加快發展,走上了一條以招商引資為突破、以項目建設為核心、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開放開發為路徑、以財稅體制為保障的市域經濟發展之路。特別是在安達市七次黨代會上,以更大手筆謀劃未來,以更大決心謀求發展,進一步謀劃完善了的總體發展思路。叫響了一個新精神——新安達精神,就是“開放望遠,鼎新圖強,創業實乾,超越爭先”;確立了一個新目標——“三先四創”,“三先”就是縣域經濟領先全省、搶先東北、爭先全國,“四創”就是創全國百強縣,創全國文明市,創哈大齊都市圈衛星市、創綏化中等城市群明星;提出了一個新任務——“提前翻番”,就是主要經濟指標提前翻番,確保一番半,力爭翻兩番的主要任務;確定了一個新戰略——“兩區兩城”,就是強力推進安東工業新區建設,打造“現代石化之城”,強力推進北湖生態新區建設,打造“天然濕地之城”;明確了一個新模式——“八大經濟”,就是強力推進鄉鎮村經濟、城市型經濟、都市圈經濟、異地區經濟、產業型經濟、大基地經濟、外向型經濟、CBD總部經濟,走出一條具有安達特色的開放式發展之路;謀劃了一個新體系——“五大格局”,就是構建“一主九強”高端化大產業發展格局、“一區十園”統籌化大園區發展格局、“一體四群”規模化大項目發展格局、“一城六鎮”一體化大城鄉發展格局、“一帶五區”特色化大農業發展格局,力爭把安達建設成為一個更具實力、更富潛力、更有魅力的新興中等城市。一是不斷加快產業項目建設。圍繞市七次黨代會提出的構建“一主九強”大產業高端化發展格局、“一體四群”大項目規模化發展格局、“一區十園”大園區統籌化發展格局的工作戰略,制定出臺了《關於對項目引進主體獎勵的規定(暫行)》、《關於規范招商引資企業享受政策的規定(暫行)》和《村級招商引項獎勵辦法》、《後備乾部專職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努力集結全市黨組織、黨員力量,為14個鄉鎮和23個招商引項重點部門明確項目建設責任,還新成立了6個招商局,抽調了百名後備乾部參與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推動全市黨員乾部共同投身產業項目建設主戰場。在產業建設上,充分依托區位、地緣、資源等優勢,著力推進了油氣化工產業、乳肉食品、現代物流、生化制藥、建築建材、機械制造、風電能源、綠色蔬菜、牧草飼料、文化旅游等十大產業發展。2011年,安達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1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10億元;全口徑工業增加值實現74.3億元,年均增長28.3%;規模以上工業稅收實現4.4億元,年均增長19.6%。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在全省縣級處於領先位置。先源鄉黨委依托畜牧產業資源優勢,成功引進貝因美乳業公司,先後建設重大項目10個,僅一個企業每年就為當地繳稅超過億元,2011年先源鄉財政收入實現1.83億元,位居全省鄉鎮前列。太平莊鎮黨委克服地處偏遠的不利因素,借助哈大齊工業走廊安達開發區平臺,異地引進項目,先後引進安瑞佳化工、物流等超億元大項目13個,鄉財政收入由原來的不足200萬,一躍增加到現在7000萬元。在項目園區建設上,堅持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作為牽動安達市產業壯大和經濟總量提昇的“一號工程”來抓,高標准規劃建設了85平方公裡的省級工業園區——安東工業新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9.8億元,現已入駐杭州貝因美、黑龍江安瑞佳集團、中昆侖燃氣集團等88家知名企業、99個項目。2011年共引進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產業項目65個,引進合同資金120.04億元,其中鄉鎮村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52個,總投資達85.2億元,鄉鎮財政收入實現7.16億元,超億元鄉鎮3個,14個鄉鎮平均財政收入突破5000萬元。


 

  全省百鎮建設首批試點鎮—臥裡屯鄉安慶商貿小鎮建設現場。

  今年,通過開放式大招商“五五”工程、項目謀劃之冬等活動,謀劃項目近300個,簽約100多個,簽約總額400多億元,全部達產後可實現產值370億元,稅收30億元。今年前後兩批集中開工項目58個,前5個月,全市GDP實現100億元,財政收入實現9億元。積極推進異地區經濟發展,建立了綏化市異地項目集聚區、安達市鄉鎮異地經濟園、臺灣中小企業加工園等專屬園區,同時與大興安嶺地區、清華大學、華西村、臺灣中小企業協會等簽署了異地園區共建協議。截至目前,已引進異地項目65個,投資總額55.5億元,全部開工建設。二是大力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按照市委建設“一帶五區”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格局的部署,充分發揮涉農部門黨組織作用,通過大力組建黨員助農服務隊,推動示范園區建設、土地流轉、科技投入和勞動力“內轉外輸”,大力發展裝備農業、設施農業、技術農業、規模農業等,不斷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全面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投資7億元縱深500裡、面積50萬畝的高效節水灌溉水利“雙五”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資2.1億元,落實灌溉面積20萬畝。圍繞規模養殖、集中經營,先後引進澳佳、貝因美、浩林、三好、清大等5個現代化萬頭牧場,新建千萬元以上農機合作社5個。2011年全市糧食總產實現23.6億元,獲得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榮譽。奶牛存欄19.9萬頭,肉牛存欄11.1萬頭,實現產值45億元。積極推進土地規模流轉模式和大壟雙行、大壟三行、小壟密植等現代耕作方式。制定出臺土地流轉激勵獎勵政策,對規模流轉土地5000畝以上的先進村屯,先進個人給予進事業編制,上掛副鄉鎮長獎勵。目前,全市共規模經營土地40萬畝,通過大農機作業、大水利灌溉,降低成本,提高產量,每畝可提高單產300斤左右。同時在全市各鄉鎮、部門和單位,選派、返聘117名具備農業專業生產技術的在職人員和退休人員作為駐村指導員常年駐村指導農業生產。全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創建28處玉米高產連片示范區,單產實現826.5公斤,實現人均增收2500元。沿安薩、明沈、安昌、安蘭、安杏等公路建設五條蔬菜生產帶六大蔬菜生產基地,總面積6萬畝,今年新建蔬菜棚室1萬畝。組建綠色蔬菜專業合作經濟組織520家。2011年全市蔬菜面積達到35萬畝,有機蔬菜面積27萬畝,蔬菜總產值達到12億元。三是大力推進城市經營,放大發展優勢。樹立經營城市理念,確立了以“兩區兩城”為重點,打造產城一體城市型經濟格局,以城市建設拉動產業項目和商貿服務共同發展。在全省首家成立縣級城市建設投資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把城市經營納入經濟發展規劃,圍繞推動城市擴容,以開發利用商業地產、工業地產、房地產為重點,吸納資本,全力推進,以二、三產業發展為牽動,激活城市,繁榮城市,以更多的人流吸引信息流、資金流、項目流,推進城市經濟迅速發展。全市累計盤活閑置資產15億元,促進增效上百億元,城市經濟成為全市經濟總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先源鄉引進的年納稅額1.6億元的乳品加工項目。

  圍繞服務群眾抓創爭,社會事業實現全面進步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積極引導基層黨組織創建服務群眾,在接受群眾監督中提高工作質量,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實踐中改進工作作風。改進服務方式。在全省首家開通了“民情在線”網上施政系統,將全市47個部門鏈接到網上,並延伸至全市14個鄉鎮、23個社區,實行專人接待、限時辦結。通過設置“民情專遞箱”、聘請“民情聯絡員”、開通“民情幫辦線”、組建“民情服務隊”、設立“民情回音壁”、確立“民情懇談日”等措施,全面構建傾聽民情、服務民生、解決民懮、凝聚民意的綜合服務系統。2009年系統開通以來,共設置“民情專遞箱”140個,聘請887名“民情聯絡員”,組建“黨員志願者服務隊”175支,共受理群眾訴求12000多件次,開展視頻互動345次,解釋政策4120件次,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難題11700多個,問題辦結率達95%以上,群眾滿意率達98%以上。2010年5月,昇平鎮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將10個涉農站所徹底搬出辦公樓,集中統一到300平方米的“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辦公,同時每個村設立便民服務站,每個屯設立便民服務點,農民辦事一站完成,農民可以委托的事由村乾部、鄉乾部代辦,使鄉鎮服務垂直到底。自便民服務中心設立以來,昇平便民服務中心共為群眾代理行政審批事項5600餘件,開展公共服務1800餘次,節約農民交通費等各種費用1.3萬餘元。二是扮靚人居環境。堅持“生態建市”理念,確定了“東移北擴、南通西治”城市發展戰略和“1630”整體規劃。高標准規劃建設了城市“十大精品樓盤”、“十大公共產品”和“十大亮點工程”;完成棚改房開項目78處,建設面積330萬平方米,主城區已經基本消滅平房區,同步推進城市硬化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城市面貌、風格品位實現歷史性改觀;累計投資13億元,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1.2萬戶,昇級改造新農村道路1064公裡,臥裡屯鄉安慶商貿小鎮實現了整鄉改造,成為全省小城鎮建設的典型。三是做實民生事業。深入實施“二十項重大民生工程”。群眾最為關心的“三供兩治”問題強力突破,投資4.5億元的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和城市供水工程已經完工,垃圾處理工程已投入運營,集中供熱工程業已進入施工階段。社會反響強烈的教育醫療衛生事業進一步改善,累計投資3.1億元,改造維修校捨176所,累計投資1.66億元,改造、新建城內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所115處,投入2.2億元建設文體活動場館112處,面向全省引進專業人纔,城鄉教育快速均衡推進,教育質量進一步得到保障。全面實施新農合、新農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職工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職工醫療保險等保障項目,社會保障工作處於全省領先位置。全市養老保險參保人員達5.76萬人,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達12.1萬人,新農合參保人員達27萬人,低保惠及1.9萬戶、3.9萬人。特別是,今年年初以來新建的800套4萬平米保障性住房工程進展迅速。此外,10個標准化農村社區全面啟動,正在快速推進。

  圍繞建強組織抓創爭,保障作用實現顯著提昇

  市委在創先爭優中,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核心內容強力加以推進,創新黨建工作機制,推進規范化管理,打造素質過硬的工作隊伍,有效地增強了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保障作用。加強組織建設,打造過硬隊伍。圍繞促進創先爭優,全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好配強班子,調優班子結構,努力把優秀乾部和人纔充實到鄉科級班子和村、社區班子,使各級領導班子更具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加強“一把手”隊伍建設,采取示范培訓、外埠參觀、集中輪訓等辦法,全力打造過硬的乾部隊伍。2010年以來,全市共調整充實鄉科級班子41個,先後有18名優秀乾部被提拔重用到黨委書記崗位,共調整充實黨務乾部500多名。落實管黨責任,夯實黨建基礎。以實現“基層黨組織履職盡責創先進,黨員立足崗位爭優秀”為目標,全力貫徹落實管黨責任制,大力推行“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制度,切實做到述職述黨建、評議評黨建、考核考黨建、任用乾部看黨建。全市27名市級黨員領導乾部建立黨建聯系點112個,向“兩類”組織選派指導員和聯絡員505名。同時,積極加強基層黨組織基礎設施建設,落實黨建工作經費,提高基層黨組織書記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2010年以來,全市共新建改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24個,總面積5000平方米,新建擁有2000平方米以上辦公服務用房和10000平方米室外休閑廣場的中心型廣場化社區9個,目前已完成3個,為117個村的“三職”乾部全部辦理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有44名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因推進鄉鎮村建設、現代化大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工作表現突出,享受了市委的獎勵政策,其中,有7名上掛副鄉鎮長,6名參照副科級乾部管理,31名納入鄉鎮事業編制管理,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強烈的轟動效應和導向作用,極大地激發了基層黨組織乾事創業的熱情。23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全部納入事業編制管理。創新工作載體,確保效果更明顯。圍繞活化創先爭優,探索和拓展“開放式”黨建模式,不斷深化國有企業“四強四優”、非公有制企業“四雙”、 “雙強六好”和“五型”機關黨組織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百局聯村、結對共建”、“五進五送”活動,大力推進窗口服務單位創先爭優活動,積極創新社區“六站一體”工作平臺、“黨員先鋒在線”服務網絡、黨員服務公開承諾制、農村便民服務中心等載體,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提高服務群眾水平。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