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我省破獲首例操縱證券市場犯罪案件 『帶頭大姐』操縱股票獲利2443萬餘元
2012-07-03 07:47:5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李玉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涉案主犯

  2009年1月,哈爾濱的鐵杆股民老張下班後像往常一樣打開自己常看的熱門網站,一篇有關“通葡股份”的薦股文章同時出現在這些網站上。老張看過文章後大喜,第二天就將自己給兒子要買婚房的80萬全都壓在了“通葡股份”上。和老張一樣,看到該薦股文章的股民們也紛紛出手。“通葡股份”漲了幾天後突然跌了,股民們陷入茫然的悲苦中。同樣漲跌的情形還出現在“中原環保”、“廣濟藥業”等60餘只股票上。因為被網上薦股文章“忽悠”後陷入“水深火熱”的股民們不在少數。而這些股民並不知道,這一漲一跌,一悲一喜均是被人幕後操縱了,這一“高人”就是42歲的熊芳。

  熊芳,一個1998年就開始涉足股市的“資深”股民,長年游走在滬深兩市,深諳股票之道,擁有高學歷高智商。遺憾的是,她將自己的聰明纔智運用到了犯罪上。她在全國13個地市分別找了19個與自己不相乾的自然人在19個證券公司開立19組滬、深股票賬戶,並僱用多名操盤手運用股市“搶帽子”這一新式操縱證券市場手法,采取事先建倉、黑嘴薦股、拉抬股價後搶先賣出,僅2009年第一季度,就用拼湊的100萬元,炒作61只股票的交易額炒到高達10多億元,非法所得2400餘萬元。

  哈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歷時一年多時間,將這起我省首例操縱證券市場新型犯罪案件偵查終結,哈市中級法院於6月19日依法做出判決:認定熊芳犯操縱證券市場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200萬元、黃軍有期徒刑一年兩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龔明有期徒刑一年一個月並處罰金80萬元、李德有期徒刑九個月並處罰金50萬元、徐凌波罰金5萬元(被取保候審)。記者日前對此案進行了深入采訪,揭開了這位股市“帶頭大姐”的“生財之道”。

  1黑嘴薦股忽悠股民跟進

  武漢的王先生工作之餘熱衷炒股,雖然涉足炒股2年多了,但是炒股技能一直沒有長進,他每天都熱衷瀏覽一些網頁上關於股票的文章,借此提高自己的炒股辨別能力。2009年1月15日19時許,某財經網站上一篇關於“通葡股份”的薦股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好,決定關注這只股票。隨後,他又在另一家財經網站上看到了這只股票的薦股文章。湊巧的是,1月16日某證券報也刊登了這只股票的薦股文章,看了文章後他感到熱血沸騰並深信不疑,便傾其所有積蓄36萬元購買了這只股票。這只股票1月14日每股為4.4元,經薦股後1月16日漲到4.8元,一連3天都在上漲,常到甜頭後的王先生認為自己選對了股票,並向身邊炒股的朋友們介紹這只股票。讓王先生始料不及的是,股票很快就跌了,他的錢被“套牢”。

  無獨有偶,因看了這幾家熱門網站和媒體上的薦股文章被忽悠上當受騙的炒股人不在少數。2009年2月3日,張先生在一家財經網站上看到關於“北京城鄉”的薦股文章,因這篇文章隨後在2月4日的某證券報上也刊登發表,張先生便對這只股票的期望值深信不疑,一出手就是100萬。這只股票2月3日的價格為每股6.5元,2月4日就漲到了6.81元。就在張先生期待股票能繼續走高的時候,股票跌了。經受不住打擊的張先生住進了醫院。就“通葡股份”這一只股票而言,15日每股4.4元買入,16日每股4.8元賣出,熊芳就非法獲利30多萬元。

  2009年1至4月份,涉案的19個股票交易賬戶對發表在多家媒體上以哈爾濱大富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和哈爾濱新思路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名義發布的薦股文章中推薦的61只股票實施了67次操縱行為,所有這些股票高漲只是一種假象,背後都隱藏著罪惡的“幕後推手”。

  記者在警方的取證調查案卷中,看到了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關於提請對熊芳等人涉嫌操縱證券市場有關問題進行認定的函》,其中這樣一組數字讓人觸目驚心:

  67次搶先交易中,所薦個股在薦股後首日的開盤漲幅平均為0.8%。67次中有57次個股開盤漲幅比綜合指數開盤漲幅高,比例為85.07%。個股前一日開盤漲幅平均為-0.14%,薦股後首日的開盤漲幅平均比前一日高0.94個百分點,而薦股後首日的綜合指數開盤漲幅平均比前一日低0.02個百分點。67次中有50次個股開盤漲幅高於前一日,比例為74.63%。個股前五日開盤漲幅平均為-0.19%,薦股後首日的開盤漲幅平均比前五日高0.99個百分點,而薦股後首日的綜合指數開盤漲幅平均比前五日低0.04個百分點。67次中有57次個股開盤漲幅高於前五日均值,比例為85.07%。

  2警方破案一度陷入僵局

  2009年4月,中國證監會稽查總隊稽查發現,自2009年1月至4月期間,一批個人賬戶與哈爾濱大富投資、哈爾濱新思路投資公司發布的薦股文章高度關聯,均在薦股前集中買入,薦股後集中賣出,具備明顯的“搶帽子”特征,涉嫌操縱股市交易。

  上述賬戶交易量大,持續時間長,嚴重影響了正常的證券市場秩序,且交易行為大量集中在武漢。12月底,證監會稽查總隊經過近一年的調查後向黑龍江省公安廳經偵總隊通報了相關案情,提請公安機關介入調查。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初步調查認定,武漢人龔明等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罪。2010年7月25日,省公安廳將該案指定哈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立案偵查,哈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一大隊成立專案組進駐武漢。

  這起案件是證監會稽查總隊調查一年後移交的,案件移交時卷宗多達51冊,每冊150-200頁,但案情比較模糊,沒有具體的嫌疑人,認定犯罪的相關證據串聯不起來,形不成證據鏈條,這一切都給警方偵破此案帶來難度。專案組在調查中發現哈市大富、新思路兩個證券公司發布薦股文章,有19個自然人滬、深股票賬戶跟著薦股文章操縱證券市場,但到底是誰發布了這些薦股文章沒搞清楚,具體是誰在操控這19組股票賬戶也不知道,一直沒有發現真正的幕後操縱者。IP和MAC地址基本滅失,作案地點和作案工具無法確定。初期確定的涉案關系人共計51人。

  警方從發布薦股文章所使用的郵箱IP地址打開突破口,但郵箱注冊人龔明稱其郵箱被別人盜用,不承認使用郵箱發布薦股文章。哈爾濱兩個證券公司也均稱不知情,兩個公司的證券分析師譚某、段某、陳某等人也不承認寫過這些薦股文章。

  警方隨後派出多個調查小組分別赴長春、肇源、北京、廣州、鄭州、西安、東莞、深圳、武漢、荊門、長沙、寧波、上海等13個地市對19名股票賬戶持有人及涉案的其他相關人員調查取證。其中7個股票賬戶的開戶人都說是自己建立股票賬戶自己進行操作,不承認串通交易。其他相關人員也沒有一個人承認串通交易。

  警方在武漢、廣州、上海等地對涉案的19組股票賬戶和26個銀行資金賬戶進行調查。但因資金往來數量巨大且次數多,各家銀行查詢速度和工作態度不一致,很多相關的銀行賬戶明細和原始憑證遲遲查不出結果。專案組先後五次到武漢、北京、廣州等地工作都無功而返,要找的人絕大多數找不到,要查的事一件也沒落實,就連證監會曾經找過的人也都躲了起來,案件陷入僵局。

  3薦股郵箱成破案突破口

  專案組調整思路,重新選擇了薦股郵箱的注冊人龔明作為突破口。龔明是薦股郵箱的注冊人,而薦股是犯罪的重要環節。警方在案件偵查初期曾找過他,但他否認一切,拒不交出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後把電腦拿出時已將所有信息、資料刪除,有參與犯罪嫌疑。省廳遂把龔明列為重點督捕逃犯。經過2個多月努力,在武漢經偵、技偵等單位配合下,警方於2011年5月31日將龔明捕獲。

  龔明到案以後,一再聲稱自己的電子郵箱是被別人盜用了,自己與大富和新思路公司沒任何關系,什麼事都不知道,審訊一連三天沒有結果。偵查員們適時改變打法,對他政策攻心、宣講法律、曉以利害、打掉幻想。龔明的心理受到了觸動,態度慢慢發生變化,並透漏出幕後指使人是熊芳和黃軍,並逐步供認了該團伙的所有成員和全部犯罪事實。此時,調查股票賬戶持有人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詢問開戶人蘇燦芬、舒式、梅韻華、姜衛坤、鄭陽霖等人時發現這幾個人根本不懂股票,只承認是出借身份證或替開股票賬戶,而幕後人是熊芳。

  與此同時,警方調查大富公司檔案及詢問公司員工時發現了薦股文章的撰寫人是該公司高級證券分析師黃軍。所有的線索和證據都向主犯熊芳和黃軍身上集中,兩人逐步露出水面。


資料片 股市黑嘴

  4冒充公安嚇唬“下級”

  據龔明交代,為防止事情敗露,熊芳、黃軍曾出資把露出水面的團伙人員隱藏起來,為防止公安技偵部門串碼追蹤,他們為自己和團伙成員購買了大量山寨版手機和不記名電話卡輪番使用,同時還教會他們如何防止公安追蹤和一旦被公安機關找到如何應對。為此,黃軍還找人對龔明搞了一次演習。由於龔明知道的太多,熊芳、黃軍等人雖然對其反復教育並出資將其隱藏起來,但仍怕龔明被抓後交代其團伙的犯罪事實,就由黃軍找了2個人冒充公安人員將龔明抓到一個地方“審訊”了近3個小時。龔明什麼都沒有交代。黃軍很滿意,纔告知是演習。龔明得知這是一場演習後心中頗為不滿。

  熊芳、黃軍等人得知龔明被抓後,立即銷聲匿跡、逃之夭夭,警方僅在武漢就對熊芳、黃軍可能躲藏或落腳的地方布控和蹲坑守候達14處之多,對他們的家屬和可能接觸的人當中進行技術監控20餘人次。經專案組報請,公安部將熊芳、黃軍兩人列為公安部B級督捕逃犯。在強大的高壓態勢下,熊芳、黃軍無處躲藏、惶惶不可終日,被迫於2011年9月19日、23日向公安機關投案。隨後,又將其他嫌疑人李德、徐波、王悅等人捕獲。至此,本案主要嫌疑人全部落網。1號主犯熊芳,女,1970年生,武漢人,職業炒股;2號主犯黃軍,男,1973年生,17年以上證券從業經驗,哈爾濱大富公司證券分析師;3號嫌疑人李德,男,1981年生,哈爾濱大富公司總經理;4號嫌疑人龔明,男,26歲,負責薦股資料收集和向有關媒體發布薦股文章;5號嫌疑人徐波,女,48歲,哈爾濱大富公司財務總監;6號嫌疑人王悅,女,28歲,武漢江漢大學商學院畢業,本案操盤手。

  5為利益簽訂“薦股協議”

  1號主犯熊芳和2號主犯黃軍到案以後,熊芳只投案不認罪,黃軍則是零口供。他們二人都是高學歷高智商,在實施犯罪之前就有防范,自己的名字和直系親屬的名字一個都沒有使用,涉案暴露出來的人都與自己毫不相乾。加之案發時間較長,所有能堵的漏洞都堵了,能銷毀的證據都銷毀了,因此抱有抗拒審訊、逃避打擊的僥幸心理。警方當時掌握的證據確實比較少,直接指向熊芳和黃軍是幕後操縱的證據只有龔明的證言。因此,對熊芳、黃軍等人的審訊工作持續近兩個月,一直僵持不下,難有進展,案件再次擱淺。

  對此,專案組加大了外圍的審訊和調查力度。經對龔明、徐波等其他嫌疑人反復審訊和調查取證,首先在徐波的交代和其家屬的配合下獲取了熊芳與大富公司簽訂的書面協議、匯款憑證等重要書證。協議書記載大富公司(甲方)和熊芳(乙方)雙方約定,乙方以甲方名義在國內媒體刊登研究成果和證券分析文章,期限二年,乙方每年付給甲方40萬元。乙方向雙方認可的湘財證券哈爾濱營業部存入100萬元作為風險抵押金。如因乙方原因造成甲方證券投資諮詢資格被終止,甲方有權沒收該抵押金,湘財證券哈爾濱營業部做監管人,同時還約定了保密條款。兩年來,熊芳按期向大富公司匯款支付費用。證監會於2009年4月調查後,熊芳將抵押在湘財證券哈爾濱營業部的100萬元轉給了大富公司,以補償大富公司被查的損失。這幾份書證上有熊芳和大富公司法人代表李德的親筆簽名,是認定二人合謀實施操縱證券市場犯罪的有力證據。

  另據龔明回憶,該犯罪團伙此前一直在湘財證券武漢營業部的兩個大戶室實施犯罪。警方在該營業部獲取了熊芳、黃軍等人使用的電腦和電腦設備臺賬,查實了2人犯罪的重要證據。主犯熊芳終於在證據面前繳械投降,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實和犯罪經過。至此,專案組經過一年多艱苦細致的工作,案件成功告破。

  6兩主犯相約賺1個億

  據熊芳交待,她早年間開始炒股,一直活躍在股市內,對炒股很精通。2007年6月,武漢新蘭德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因為先行買入——公開推薦——獲利賣出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被證監會查處,武漢新蘭德原有的分析師們紛紛改換門庭。她與該公司高級分析師黃軍曾是鄰居,此前二人關系曾一度很密切。黃軍這次“落難”引起了熊芳的關注,她找到黃軍,誠懇地表示想讓黃軍給自己當“軍師”,共同在股市上演繹賺錢神話,兩人一拍即合,並相約賺到1個億就收手。熊芳通過湘財證券武漢營業部總經理崔某、湘財證券哈爾濱營業部總經理張某介紹認識了哈爾濱大富公司法人代表李德。2007年10月31日,熊芳在崔某的陪同下專程來哈爾濱與李德簽訂了合作協議,還把黃軍的證券分析師資格掛在大富公司。

  2009年1月,熊芳聽從黃軍的建議,在全國13個地市分別找了19個與自己不相乾的自然人在19個證券公司開立19組滬、深股票賬戶,僱用了龔明、王悅、伍華等幾個操盤手,采取分散買進集中賣出的交易手法,在武漢、長沙、廣州等地證券公司大戶室實施隱蔽的“搶帽子交易”操縱證券市場行為。龔明負責收集上市公司有關股票信息和資料,黃軍撰寫薦股文章,經熊芳認可後決定上哪只股票並親自操盤,指令王悅、伍華等操盤手買進哪只股票。股票買入後的當天下午3點後(股市停盤),由龔明以大富或新思路公司名義,用早經注冊的郵箱給多家財經網站和證券報發布該股票的薦股文章,同時向湖北衛視、內蒙古、貴州、新疆衛視等媒體發布薦股消息,黃軍有時還上電視臺播講。第二天這只股票拉高後由熊芳本人或伍華在武漢、廣州下單全部賣出,沒有拉高也要賣出,有時為了拉高股價還自買自賣。

  截至案發,哈爾濱大富投資、新思路投資公司於2009年1月14日-4月10日,利用財經網站和證券報等媒體發布了個股推薦文章285篇,對99只股票進行了107次推薦。王悅等19人的個人股票賬戶對上述99只股票中的61只實施了67次“薦股前集中買入,薦股後集中賣出”的操縱證券市場行為。先後67次交易61只股票,累計買入金額10.16億餘元,賣出10.47億餘元,其中54次盈利,獲利2831萬餘元,13次虧損,虧損額388萬餘元,累計淨獲利2443萬餘元。

  7警方提醒:股民勿輕信薦股欄目

  哈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董曉航提醒投資者,要遠離短線炒作,崇尚價值投資,明辨諮詢機構,謹防“黑嘴”欺詐。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前,應當更多關注國家宏觀經濟走勢、相關行業和板塊的發展實際、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和發展前景等基本面分析,以相關主體依法公開披露的信息為決策依據,避免短線跟風炒作和盲目追漲殺跌,以免上當受騙。

  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向投資者提供投資建議必須具有證券監管部門特許的執業資格,投資建議不得針對個股的具體操作,不得使用有鼓動性、誤導性的語言。投資者對電臺、電視臺、網絡、報刊等各類公眾媒體的薦股節目或欄目一定要仔細甄別,不要盲從。

  投資者要認清薦股機構和人員的執業資格編號。對於使用“黑馬集中營”、“天天漲停板”、“千金難買早知道”等蠱惑、誇大、毫無事實根據的誤導性薦股語言要保持高度警惕。對那些專門預測個股漲跌、具體建議買入賣出操作的薦股節目切不可輕信誤傳、跟風炒作,以免落入“黑嘴”的陷阱。如遇類似情況,廣大投資者可向證券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涉案人物均為化名)

  相關鏈接

  什麼是“搶帽子”

  “搶帽子”是指證券公司、證券諮詢機構、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買賣或者持有相關證券,並對該證券或其發行人、上市公司公開薦股,通過薦股效應產生的市場波動獲利。

  搶帽子在美國投資界的特指用語是Pumping and Dumping,指少數證券分析師廉價購入股票,接著在報紙文章和電視或者電臺廣播吹捧他們手中的股票,當然別人不知道他們買了這些股票或者跟這些股票有利益關系。

  他們散布虛假的信息吹捧股票以拉抬股價,這個動作叫做pump,然後在股價上揚時賣出持股,這個動作叫做dump,賣出持股時使股價下跌、其他投資者利益受損。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