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3日訊 由於去冬今春降水量較少,虎林出現嚴重旱情,12.29萬畝農田瀕臨減產。地處方虎公路沿線的楊崗鎮現代農業示范區,充分發揮毗鄰農墾856、8511、雲山三個農場的地緣優勢,與農場積極開展科技共建、機械共建,調動大型機械實施連片整地作業,深松保?,提高了作物和土壤抗旱御旱能力。目前園區內苗情長勢明顯好於周邊地塊。
在抗旱現場,楊崗鎮六人班村村民徐永慶向記者說起了大農機作業的好處:『采用大型農機作業秋翻整地、起壟破茬,可以使土壤更加疏松。同樣一塊地,使用大農機作業與小型農用機械作業相比,莊稼長得就是不一樣。』
大機械大面積連片作業,作業質量好、整地標准高,畝節約成本20~30元,增收200元左右。轉包農戶到農場勞務輸出年可收入6000元左右。2011年楊崗鎮已有1000餘戶的農田由農場連片代耕,秋整地達10.5萬畝。今春8511農場和850農場調動三臺大型拖拉機,懸掛大型先進播種機『美國十方萬能氣吸精量播種機』和『德國庫恩』播種機為楊崗鎮播種玉米3000餘畝。通過農場先進大機械作業演示,讓農戶看到了大機械作業的質量和效果。楊崗鎮還在方虎公路沿線建起了現代農業示范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走集約化經營的道路。
嘗到農機合作甜頭的六人班村村民,組建了農機專業合作社,土地也不自覺地『聚堆』了。許多分散在各家各戶手中的零星地塊開始主動向『組織』靠攏,變成了連片的地塊,提高了土地的綜合利用率。僅六人班一個村,就有70多戶1200畝地轉包給農機合作社後全部交給農場代耕、代種、代收,土地規模化經營面積達到5000餘畝。
在虎林,提起寶東鎮共樂村幾乎人盡皆知,共樂村的『富』也是遠近聞名。該村南與856農場接壤、西連850農場。通過到農場承包土地,2004年該村人均收入就突破了萬元大關,現在家家院裡都停放著臺套不等的大型農機具,臨街望去,蔚為壯觀。
2009年,共樂村16名村民注冊資金540萬元,自發組建了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他們給合作社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共強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2010年以來,共樂村與農場展開多領域合作,積極吸納農場大型機械加盟,與850農場十一管理區機械重新整合建成了大型跨區作業合作社,開展農機『三代』。雙方共同制定了章程,實現了臺賬、管理、維護、調用、作業標准、分機核算『六統一』。農機合作社現有機械264臺套,除完成共樂村自身的1.5萬畝和第十一管理區的2萬畝耕地外,還可為地方農戶代耕2~5萬畝,機械作業收入可達到450萬元,真正實現了『共樂』、『共強』。
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虎林始終把場縣共建、跨區作業列為加快農機化發展和提高農機標准化作業質量的主要措施,依托與周邊6個農場兩個森工企業接壤的區位優勢,組建了16個場縣共建農機合作社,積極協調大馬力機車進行跨區作業。目前,全市農機合作社農機總動力已達18.8萬千瓦,今年計劃實現場縣共建『三代』作業面積144萬畝,目前『三代』跨區作業已完成52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