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在拆除違建
生活報7月4日訊 3萬平方米范圍內竟存在無合法手續房屋194處,違建面積達10餘萬平方米……3日,哈市行政執法局會同道裡區政府,以及公安、消防、安全、公證、街道、電力、供水等10餘個部門300餘名工作人員,對哈西群力聯絡空間區域原印刷機械廠區域違建進行集中拆除,該區域是哈市啟動拆違行動以來最大面積的違建區域,拆除工作預計兩天完成。
哈市行政執法局等部門從5月初開始,對哈西群力聯絡空間區域進行集中拆除違章建築工作,該區域拆違工作共涉及國有和集體土地300餘戶、19萬餘平方米違法建築,分別位於道裡區、群力新區和哈西地區。該區域違建房屋主要集中於機場路附近的原印刷機械廠內家屬區,涉及居民1000餘人,該區域也是哈市啟動拆違行動以來最大面積的違建區域。今日,哈市對原印刷機械廠區域違建進行了集中拆除。
記者看到,原印刷機械廠區域整體地勢呈盆狀,被當地人稱為“大坑”。“大坑”內私建房屋非常多,很多都是危房,房外垃圾遍地、污水橫流。“90%以上住戶以不同方法獲取了違法‘房屋產權證明’,區域中心位置最早建築物兩排27戶平房雖擁有公產證照,但搭接擴建嚴重。”哈市道裡區工作人員說,原印刷機械廠區域違建狀況觸目驚心,甚至公廁都被改成了私宅,3萬平方米范圍內存在無合法手續房屋194處,面積達10萬餘平方米。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3臺大型拆除設備對原印刷機械廠區域內違建進行了集中拆除。目前哈西群力聯絡空間區域整個拆違工作已累計拆違307戶、17萬餘平方米。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哈市開始全面實行“先拆違,後征收”新政策,哈西群力聯絡空間區域拆違清障工作作為這一變革的先行試驗者,承擔著為全市范圍內推進落實“先拆違,後征收”新政策示范引路的重要職責。
在拆違實施過程中,哈市各部門還建立了弱勢群體救助保障機制,形成由哈市執法局、區政府、區民政局、區殘聯、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組成的六級聯動的救助方案,明確救助條件,在民生尚都小區統籌安排290套優質房源用於困難住戶的引導性遷移,並保證遷移住房的水電熱氣和電梯等配套設施齊備,裝修一次性到位,具備隨時入住條件,妥善解決困難住戶的居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