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4日訊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克爾臺鄉紮格朗村有村民187戶,飼養奶牛860頭。從前,一家一戶分散飼養,如今該村建起『托牛所』,村民以現金入股,統一購牛、入托飼養、按牛分紅。村民孫超告訴記者,自家3頭奶牛入托後,他們專心務農,省心、增收,庭院環境也好了。
『十一五』期間,杜爾伯特以奶牛為主的多元畜牧業快速發展。截至2011年末,全縣奶牛存欄19.5萬頭,成為全國50個牛奶生產強縣之一和全國優勢奶牛產業帶建設示范縣,實現了飼養方式從『草原放牧』到『庭院捨飼』的轉變。但隨著牧業安全標准的提高,人畜混居、分散飼養的弊端逐步顯現,嚴重制約了畜牧業長遠健康發展和農牧民持續增收。
2011年,該縣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實施人畜分離工程,在村子外建生態牧場,把農民養在自家庭院裡的牛集中起來統一飼養。在全縣11個鄉鎮實施『人畜分離』試點項目,規劃建設奶牛標准化牧場17處。目前,投用標准化牧場8處,采取自購、入托等方式入場飼養奶牛4000餘頭。
蒙高力生態牧場是全縣最大的人畜分離小區之一,目前養殖著500多頭奶牛。負責人楊金波介紹,牧場剛運營時,農民們都不放心,後來看到『試水』的農民得到了利益,纔把牛『交』過來。現在,奶牛吃的是營養配餐,喝的是自來水,有暖捨、有涼棚、有運動場,產出效益也高出一截。
瞄准科學化飼喂、現代化管理、規模化生產、專業化防疫,今年,該縣計劃投資2.7億元,其中政府支持7400萬元,新建500頭以上奶牛標准化規模牧場27處,全縣規范化牧場小區將達到44處。『十二五』期間,規劃每年推進25至30個奶牛標准化牧場小區建設,到2016末,奶牛生產集約化率達到85%以上,奶牛存欄26.5萬頭,牧業產值42.7億元,建成『中國優質奶牛養殖、優質奶源生產、優質畜產品加工』三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