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開拓了學生們的視野。
黑龍江日報7月4日訊 齊齊哈爾市各級教育部門積極創特色,增活力,在全市開展“課內比教學”、“課外訪家庭”、“三走進”社會實踐等活動,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昇全市教育質量探索出新的模式。
齊齊哈爾市教育局局長金偉向記者介紹,今年3月開展“一比一訪三走進”活動以來,廣大教師更加專注於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實施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關心關愛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切實提高教書育人能力,學生課業負擔逐漸減輕,積極培養廣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內比教學提質量
“課內比教學”不只是上一堂集優質資源和教師全部精力的優質課、示范課,而是比備課、比講課、比說課、比觀課、比議課,比常規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同一學科縱向比,不同學科橫向比;個人比技能,小組團隊比合作。通過比教學,堂堂都上成優質課,讓“優質”成為每一名教師的教學習慣,把課堂變成有活力的課堂。
富拉爾基區和平街小學以“一比一訪三走進”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比教學、比教研、比示范、比提高、鑄師德、煉師能系列活動。在“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活動中,圍繞提高教育質量,構建高效課堂這一主線,教研組教師共同商議選定同一課題,先通過集體教研對課標、教材、學情、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進行合作研究,再進行個人內化實施自我設計。同一課題,展示出不同的教學風格,展示出自己獨特的理解,用創新讓學生受益。
在訥河市龍河中心學校,記者見到這裡開展的“教學比武”活動更是精彩紛呈,副校長王娜帶頭上起示范課。這是小學二年級的一節語文課,課題是《世界上最美的是什麼》。課堂上,她注重三維目標的達成,隨機處理課堂預設與生成,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同學們知識與能力得到同步提高,讓大家看到了一種別具風格的教學特色。
課外訪家庭提師德
如何搞好家訪活動,搭建起教師、家長、學生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增進相互之間的理解?在“一比一訪三走進”活動中,全市中小學全面開展“課外訪家庭”活動,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家訪活動中,以實地走訪為主要形式,並利用互聯網、電話、信函等輔助形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教師們創新家訪形式,通過“學生與老師共同進家庭”、“班科任聯席進家庭”、“班主任與校領導聯合進家庭”等方式,家訪紮實深入,學校辦學影響力得到增強。許多老師深有感觸:“家訪讓我們更加體驗到為人師的幸福,走進家庭體驗到教育不應只是責任,更是愛的傳遞。”
地處城鄉結合部的龍沙區新城小學則通過“教師訪家庭”,重點突出“六必訪、六必進、六知道、六不准”工作,關注弱勢群體,組織教師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有效家訪。通過“教師訪家庭”活動,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轉變家長教育觀念,為孩子營造一個有利於心理健康發展的家庭環境。
“三走進”實踐提素質
社會是學習的大舞臺,在“三走進”活動中,全市中小學紛紛讓學生們走出校園,下工廠、走軍營、進山川,讓孩子們接觸自然,了解社會,拓寬視野,增強了愛祖國、愛家鄉情懷,更培養了學生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一比一訪三走進”活動中,富拉爾基區和平街小學校把“三走進”與班隊會相結合,在籌劃班會的過程中,發動並引導學生展開了走進農村,走進企業,走進社區的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通過調查采訪、志願者服務活動等方式,關注生存的環境,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號召大家行動起來,關愛家園,保護環境。在班隊會策劃小組裡,班主任老師積極鼓勵孩子們走出校園,進行采訪和調查研究。學生們紛紛動腦筋出點子,有的提出去醫院采訪呼吸科醫生,看看發病是否和環境有關;有的提出去拍攝工廠排放廢氣、廢水的鏡頭;有的提出去農村調查有關農藥化肥使用情況。同學不禁發出感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當接觸到形形色色環保問題的時候,纔深刻地感受到保護環境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