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牡丹江7月5日訊 『企業把助學當成了自己的責任,愛心人士也把貧困孩子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十年來,讓我感動的真情瞬間太多了,多次讓我激動得流下了淚水。』昨日,聽到本報發起『尋找十年助學感動』活動的消息後,在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工作多年的陳淑傑老師特意打來電話,講述了多件『幫貧困孩子上大學活動』中留下的感人瞬間。
企業把助學當成了『任務』
陳淑傑說,近年來,我市不少企業都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反哺家鄉,主動加入助學隊伍。就拿「大商」、「友搏」來說,這些年他們把助學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幾乎沒間斷過。
『這兩家企業一到助學季節,比我們工作人員還積極,先開助學動員會,再早早地把錢打到助學中心的賬戶上,每年都只多不少,這種持之以恆的愛心,挺難得。』陳淑傑說,這些企業不但拿出企業利潤助學,還組織員工一起助學。『聽說有的員工自己本身就不富裕,但在企業文化影響下,每年堅持助學,也值得敬佩。』
『有的企業即使經濟效益下滑,可助學的錢卻一分也不少。記得2004年8月,當時「大宇」企業經營資金出現了困難,當時我們想今年他們肯定不能助學了。可令我沒想到的是,「大宇」的財務人員還是准時把助學錢送了過來。他們說,企業的經營資金可以慢慢籌措,可孩子上大學的學費不能耽擱。聽到這話,我當時站起身來,代表貧困學子給他們深深鞠了一躬,企業這種助學精神太難得了。』
『「牡啤」、「江達」、農信聯社、團市委、總工會……』說到這些年的助學團體,陳淑傑如數家珍,她說,每個愛心單位關於助學的感人故事都能說出『一籮筐』。
愛心人士把貧困學子當自家孩子
『晨報報道的好孩子,他們年年都來幫。』陳淑傑說,除了企業,更有很多愛心人士的助學故事讓她感動。退休夫婦姜美蘭,連續多年資助貧困高考學子16人。不僅給這些貧困孩子資助大學學費,過年過節還請他們來家裡吃頓團圓飯,與孩子們相處得像一家人一樣。『前兩天,一位貧困學子哭著給我打來電話,告訴我愛心爺爺去世的消息。當時,我的心情一下子變得沈重,眼淚也「唰」地掉了下來。』
陳淑傑說,多年來,還有很多愛心人士,在看到貧困學子的故事後,來到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撂下資助款後轉身就走,連個姓名都不留。去年,有位穿著很破舊的老人,拿了500元錢的零錢要捐給貧困大學生當學費,其中有不少鋼?崩。讓他留姓名,他說啥不肯。後來得知,這位老人靠撿廢品為生,一天收入不過十幾元。『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留下的愛心卻感動著我們。這樣的舉動真叫「雪城大愛」,該好好宣傳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