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雨潤集團哈爾濱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一期工程已經封頂。今年10月,該中心蔬菜交易展廳將正式對外營業。
東北網7月5日訊 駕車從瓦盆窯出城口沿同三高速公路向南行駛19公裡,便到了雙城經濟開發區。經過十幾年快速建設發展,如今的雙城經濟開發區已擁有“一區三園”,即一個經濟開發區和食品工業園、新興物流園及周家裝備制造園。
17家500強企業鞏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地位
進入102國道,兩側的食品加工企業星羅棋布,這裡就是雙城經濟開發區食品加工園。記者從哈爾濱娃哈哈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的5條生產線全天候運轉,產品仍供不應求。該企業入區以來,生產線從最初的兩條增加到現在的5條,其茶飲料、果汁飲料、乳飲料等產品已出口到俄羅斯等國。今年,該公司投入2億元的八寶粥生產線已經進入安裝調試階段。
目前,食品園區內有匯源、娃哈哈、旺旺、洽洽、大眾肉聯等規模以上企業30多家,形成了以優勢產品、特色產品為龍頭,以專業化分工為紐帶的食品產業群。擁有國內外食品500強企業17家,知名品牌55個。
記者從一組數據看到雙城食品工業的實力有多強——每天生豬出欄總數達2000頭,價值300多萬元;新勝蛋禽批發大市場每天銷售鮮雞蛋270多噸,價值200餘萬元;每天生產鮮奶2800多噸,價值900多萬元;每天出欄肉雞3000多只。雙城市農民每天僅出售豬、蛋、奶、雞等累計收入就達1400餘萬元。
有數據統計,在雙城經濟開發區就業人員達到3萬餘人,每天收入總數近400萬元。
三大物流企業構建東北最大物流基地
每天早上,雙城市新興鄉新勝村農民王明發和妻子都開著農用車走村串戶收購雞蛋,然後將雞蛋送往新興蛋禽批發大市場。像他們這樣小打小鬧的“小物流”,在新勝村就多達140戶。在雙城經濟開發區,真正唱主角的是哈爾濱順盛國際建材城、哈爾濱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和寧泰鋼材交易市場,三大物流企業構成了東北地區最大的物流基地。
從雙城市沿102國道由南向北行駛10多公裡,公路南側一個長約3公裡的鋼結構廠房進入記者視野,在路邊豎起的“打造東北最大國際建材市場”12個大字格外醒目,這裡就是由世界閩商集團投資50億元建設的“哈爾濱順盛國際建材城”的建材交易區。企業工作人員說,現在建材城一期交易區主體工程基本完成,道路、網絡、食宿等配套設施全部開工,預計年底前投入運營。
在哈爾濱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建設工地,負責人介紹說,總投資83億元的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是目前在建的國內最大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一期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的蔬菜展示交易區主體框架已經封頂,今年10月將投入使用。據了解,雙城市今年蔬菜種植面積歷史性擴大到50萬畝,將以“雨潤”為核心,把這裡打造成全國最大的農產品“博覽會”。
在寧泰鋼材交易市場基建工地,3臺橘黃色的20噸重L型龍門吊車已經安裝在軌道上。企業一名工作人員說,還有5臺同類型的龍門吊車馬上就要安裝。目前寧泰鋼材交易市場已完成兩座面積1.2萬平方米交易區建設,8萬平方米倉儲貨場已建成。
成為哈市裝備制造業又一重要基地
雙城經濟開發區的物流園區和周家工業園區分別承接了哈市30多家退城進郊企業,使雙城成為哈市裝備制造業的又一重要基地。
“將鋼板和鋁板采用軋制工藝復合在一起,變成‘電站空冷器’新型復合材料,既填補國家空白,又可大量替代進口產品。”這是哈爾濱松潤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技術員的“產品介紹”。這個中國唯一一家、全球第二家同類產品企業年生產“覆鋁帶鋼”近萬噸,其兩項核心技術已取得國家專利。
與“松潤金屬”齊名的還有哈爾濱華崴焊切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這家企業研究開發的機器人鋼切割自動生產線項目實驗測試階段已經完成,預計年內達產。該項目的投產將替換我國造船業和裝備制造業原生產線,並填補國內該領域焊接機器人的空白。
以承接哈市退城進郊企業為主的周家工業園區,如今已成為雙城市經濟開發區的裝備制造園。目前,園區內的23家企業都是飛機、汽車等高端制造業的配套企業,其中的模具制造、鋁合金鑄造等企業的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2006年進入園區的哈爾濱廣旺機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如今已成長為機電裝備行業的領頭雁。企業研發的高速線材軋機機組,縮小了國產與進口同類設備的差距。
去年進入裝備園區的“森鷹門窗”和“浩華型材”兩家企業眼下正大興土木。“森鷹門窗”項目總投資5.7億元,年底投產後年可生產木制門窗100萬平方米,年實現產值20億元,將躍身成為亞洲最大的木制門窗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