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八旬老翁義務掃街12年 劉傑輝:啥好都不如心情好
2012-07-06 10:40:27 來源:東北網-七臺河日報  作者:曹雙慶 孫淑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八旬老翁義務掃街12年。

  東北網7月6日訊 他不是清潔工,卻掃了十二年的大街;他不拿一分錢報酬,卻自己掏錢買清掃工具。在新興區冬梅路上,大家總會看到一位老人每天清掃街道的身影,12年如一日。這位80歲高齡令人尊敬的劉傑輝老人,十多年以來,義務清掃街道、墊路、種花,帶領大家共同維護居民區的環境,他親手種出了“花園胡同”,鄰居們都稱他是愛做好事的“劉電工”。

  掃去塵埃留住美

  劉傑輝今年80歲,平日裡,他是一個勤快、愛乾淨、閑不住的人,看到哪有垃圾都會隨手撿起來。老人回憶著告訴記者:“1999年冬梅路的居民區開始安裝了垃圾箱,居民們還不太習慣使用,垃圾還是隨處扔,大路上、胡同裡到處都是,冬梅路都是土路,遇上下雨天進出門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當時也沒多想啥,就想讓環境能好一點。”劉傑輝開始了自己的清掃之路,這一掃就是12年。

  清掃街路成了老人每天必做的工作,每到春季他都在路邊和垃圾箱附近種上草花,下雨天土路經常坑窪不平,他就拿著鐵鍬一點一點的墊平,路面髒亂的時候就用笤帚掃乾淨。冬季是老人最辛苦的季節,冬季垃圾堆成小山,老人得用鎬刨開垃圾再一點點清理。今年4月份,室外氣溫很低,不知道是什麼人把很大一堆醫療廢棄物扔在了冬梅路上,風大,刮的廢棄物整條路上都是,劉傑輝冒著嚴寒,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把垃圾清理乾淨,纔安心地回了家。

  小有名氣的“花園胡同”

  老人喜歡乾淨,自己家門前的胡同他每天都要檢查幾次,看見垃圾就及時清理,各種草也都及時鏟除,每到春天,他還在整條胡同的兩側種上各種花草,到了夏季,整潔的胡同裡鮮花爭艷,大家把這條胡同稱作“花園胡同”,到那附近你打聽沒有人不知道。冬梅社區柴書記告訴記者:“劉傑輝老人的義務清掃事跡在我們社區被傳為佳話,他的花園胡同大家都知道,我們要下片檢查就會直接說去花園胡同看看。”

  劉傑輝的老伴密大娘說:“2007年,老頭得了腦梗塞,住了兩次醫院,出了院他每天還是去掃垃圾,老頭的脾氣倔,不讓他乾他就像少了點什麼,我擔心他的身體,就幫他一起乾。我比老頭子年輕,等哪天他要是乾不動了,我就替他乾,接他的班,接著乾。”

  愛做好事的“劉電工”

  劉傑輝退休前是一名電工,也是居民區了出了名的好人,誰家有個電器不好使了,沒電了,都來找他,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就知道在這裡住了個“劉電工”。老人年輕的時候學過醫,做過衛生員,前些年,醫療條件不好,誰家小孩有個感冒發燒的,都來找劉傑輝打小針。有時候鄰居留他吃飯,要給他報酬,他都拒絕了,他說:“要是為了賺錢,我乾嘛在家裡呆著啊,我開店得了,我會這點技術,就是圖個大家都方便。”

  鄰居冉大姐說:“多虧了劉大爺,這路面的環境好多了,以前垃圾多的時候,進出門都沒有個下腳的地方,劉大爺熱心腸,誰家有個什麼事都願意找他,這樣好人跟誰都能想處好,他就想著為人民服務。”

  啥好都不如心情好

  時間久了,街道社區的工作人員、街坊鄰居都知道老人的事。他的行動也默默地影響著其他鄰居們,現在大家不僅能夠自覺地打掃自家門口的衛生,看到老人掃街,還主動幫把手。鄰居高國芳說:“鄰居們對劉傑輝的評價都非常高,他的行為感染了大家,大家都搶著幫他乾活,我們年輕人都應該向他學習。”

  柴書記感慨地說:“一個人做一次好事並不難,難能可貴的是這件好事一乾就是十幾年。街道裡也提出給老人一些報酬,但老人始終堅持一分不取。”劉傑輝認為,人活著就不應該太計較得失,他說:“啥好都不如心情,心情好了人就長壽,我做的這些都不算什麼,就是當做鍛煉身體了,我要一直乾下去,直到我倒下了乾不動了。”

  八旬老人劉傑輝義務掃街的樂善好施,讓我們感受到了善的力量和愛的溫暖,老人用12年的義務掃街書寫別樣的幸福晚年。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