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7月6日訊 『到今天,南崗區拆違724處,面積達16.6萬平方米,其中,為了保證三環路的建設,重點在王崗鎮拆違面積達14萬平方米,佔拆違總面積88%……』5日,哈市南崗區拆違辦綜合科科長陳超對記者說。
據悉,南崗區在今年上半年的拆違攻堅戰中,組織公、檢、法、規劃、土地、執法等,多部門聯動,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內對王崗鎮轄區內私建大棚、房屋進行依法拆除,保障了哈市重點工程三環路的前期工作。與此同時,還在拆違空地建起了上萬平方米的綠地。
垃圾山上蓋大棚拆了
日前,看到哈爾濱要修三環路了,南崗區王崗鎮的一些村民在規劃的施工路上蓋起了大棚,打起了套取補償款『發家致富』的算盤。在南崗區王崗鎮房身村,竟然有10餘棟大棚密密麻麻地建在了垃圾山上,大風吹過,大棚搖搖晃晃。王崗鎮鎮長賈軍告訴記者,這些大鵬沒有正規審批手續,而且不具備使用價值。
為此,南崗區當即成立了由多部門組成的拆違聯合執法工作組,工作組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內對房身村、興利村轄區內300餘棟搭建大棚、部分私建房屋進行聯合執法、依法拆除。
值得一提的是,多部門聯動是拆除違章建築的法寶之一,在南崗區京哈出城口的違建拆除過程中,城建局牽頭和協調區執法局、拆遷辦、民政局、七政街道辦和七政派出所,按照各自職能,對拆遷范圍內的佔道設施和違建,區分性質、劃分類別。對屬於無償拆遷的住戶,促使其自行拆除,逾期強拆;對應給予補償的住戶,按建築類別進行准確評估並計算出應付的補償款項。
用情打動釘子戶搬了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哈市南崗區清濱路與七政街口有一處近700平方米的違建,10戶居民中6戶是低保戶和特困戶,多年來拆了9次也沒有拆成。
南崗區拆遷辦的工作人員,天天到這兒『上班』,和居民『磨嘰』。沈某夫妻二人都是殘疾人,女兒正上中學,家裡連吃根油條都算是奢侈的事。他家40多平方米的房子沒房照,屬於歷史遺留問題。經認定,決定對其按有照房屋補償,補償價格也是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最高限。但沈某還是抵觸拆遷,拆遷辦的工作人員認真了解了沈家的難處。
原來,沈某的心結是,每月除了200元的低保費,他哥哥的一處出租房每月還有500元的租金,可他哥哥的房子也在拆遷之列,一旦拆遷,沈家不僅沒了房子,還要失去每月500元錢的收入。於是,南崗區民政局將沈某的低保費提高到400元錢,保證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沈某夫妻行動不便,找新房子也是難事,拆遷辦的工作人員便按沈某提出的『一樓、朝陽、一室半』的要求四處找房源,結果找了十幾處房屋,沈某都不滿意,最後,七政街道辦租的房子讓沈某點頭了。沈某搬家那天,拆遷辦和七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又來了,幫忙整理東西、打包,並找來汽車,直至將沈某一家送上搬家公司的車。
拆違闢建綠地美了
在此次拆違過程中,南崗區本著拆建結合的原則,已經建成了四片城市『微型森林』,小的500多平方米,大的近4000平方米,還增加了健身器材和休閑座椅,讓附近居民切實感受到拆違帶來的環境福利。
拆除了學府路京哈出城口區域的違建,建成了2581平方米的片林,栽植樹木有20個品種,達6963株,其中喬木、雲杉、楊樹等14個品種樹木6114株,灌木、丁香等6個品種樹木849株。
拆除了清濱路與七政街的違建,在這塊三角地上建起了綠地總面積520平方米的片林,栽植樟子松、丁香等樹木207株。同樣,在拆除了沿河路和苗圃街兩處違建後,建成了沿河路健身廣場,綠地面積達3000平方米,栽植雲杉、丁香等8個品種樹木974株,安裝上了10套健身器材,受益的附近居民達到兩萬戶。建成的苗圃街健身廣場,綠地總面積3800平方米,栽植銀中楊、柳樹、黑松等8個品種樹木5167株,鋪裝地面1820平方米,砌築擋牆498延長米,新增體育健身器材10套。如今,這裡成了上萬戶居民健身休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