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7月10日訊 (張雅欣 記者李博)10日,歐洲專利制度巡回研討會在哈爾濱市舉行。來自歐洲專利局的海德曼(Gerd Hedemann)等三名外國專家就發明人及專利申請人在歐申請專利十分關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探討。
記者從省知識產權局了解到,2011年,黑龍江省專利申請量達到23432件,同比增長128%,增幅居全國第1位,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但是國際專利申請與發達省市相比差距較大,2011年我省PCT國際申請21件,2012年截至5月底18件。
針對目前我省歐洲專利申請數量不多,並且普遍存在對PCT制度流程了解不夠,以及申請費用高存在顧慮等因素的情況下,該次研討會的舉辦,對於我省進一步了解國際專利的相關規則,對申請國際專利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據了解,目前PCT(專利合作條約)締約國已達145個國家。學習並利用好PCT制度,可以更便捷、更具成本效益、更有效地申請國際專利,對推進專利技術和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增強國際創新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國鼓勵國內申請人申請國際專利,財政部於2009年起設立了“資助向國外申請專利專項資金”,用於資助國內申請人向國外申請專利時向專利審查機構繳納的在申請階段和授予專利權當年起三年內的官方規定費用、向專利檢索機構支付的檢索費用,以及向代理機構支付的服務費等。根據資金管理辦法,申請人按要求向所在地省(區、市)知識產權局提交申報材料。
背景資料:
1.向國外申請專利,指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和巴黎公約途徑提出的向國外專利申請;
2.專利合作條約,簡稱PCT,1970年6月在華盛頓簽訂,是在專利領域進行合作的國際性公約,目的是為解決就同一發明創造向多個國家申請專利時,減少申請人和各個專利局的重復勞動。也就是說,與巴黎公約途徑主要區別是,巴黎公約途徑需要向多個國家專利局提交多份申請文件,PCT途徑只需要向成員國之一的受理局提出,就在PCT所有成員國都具有了申請效力。
3.我國於1994年1月1日加入PCT,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作為受理局、國際檢索單位、國際初步審查單位,接受中國公民、居民、單位提出的國際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