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0日訊 地委、行署高度重視社會養老服務工作,不斷加大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基本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橕,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提昇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健全完善制度,積極構建四級養老服務網絡。我區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我區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大興安嶺地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實施意見》等,對全區養老服務工作提出具體指導意見。目前,全區已經搭建了地、縣(區)、鄉鎮(街道)、城鄉社區四級養老服務平臺。全區有養老機構23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7個;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4個;社區養老服務站41個。
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紮實推進機構養老服務。近年來,全區各級政府積極籌措資金,先後投入資金7530萬元,建設8家國有福利機構,新建了地區社會福利院、地區老年公寓、漠河縣老人福利中心、呼瑪縣老年公寓等具有一定規模的社會福利機構。各級民政部門進一步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的規范化管理,積極協調消防、衛生、建委等部門共同開展民辦養老機構清理整頓工作,指導各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建立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的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福利機構養老專業化服務水平。
強化各項措施,全面推廣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全區41個社區全部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站,招聘養老師、醫護師、廚師、營養師等技能類專業人員124名,在“4050”下崗失業人員中選聘了清掃工、家政工、護工等110名,組建了日間照料服務隊。對生活困難老人實行分類幫扶、政府購買服務的辦法,分別按每人每月500元、200元、100元三個補貼標准,為高齡老人和優撫對象提供養老補助和上門服務,全區已有307名老年人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自願自費購買服務老人為862人。
落實老年人各項優待政策,保障高齡老人和困難老人基本生活。全區建立了“五保”、“三無”老人供養經費增長機制,並將供養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由財政直接撥付到各福利院,保證供養經費的足額到位。2011年全區“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經費為每人每年2400元,分散供養經費為每人每年1800元;“三無”老人低保資金全額發放並加發分類施保金。全區所有“三無”、“五保”老人全部納入城鄉醫療救助范圍,“五保”老人全部資助參加“新農合”,對於“五保”老人住院的給予“新農合”補償和醫療救助。全區80~89周歲以上低保、低收入老年人和90歲以上所有老年人,全部享受每人每月100元的高齡津貼,兩年來為符合條件的高齡老年人累計發放高齡津貼272.1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