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康立交橋上橋口處積聚許多車輛,造成二環橋交通擁堵。
黑龍江日報7月11日訊
近段時間不斷有讀者向記者反映,去年新建成的哈爾濱市道裡區新康立交橋上橋處經常出現交通堵塞現象,成為二環橋上的一個交通瓶頸。很多人認為,該橋限速標准不夠科學合理是導致堵塞的重要原因。記者采訪了解到,新康立交橋連接二環橋至埃德蒙頓路,在二環橋上由東向西行駛的車輛不需下橋即可前往機場路方向,其建設目的是為了緩解康安路、新陽路交通擁堵。規劃甚好,預期也佳,但實際運行情況如何呢?
近日記者來到新康立交橋處看到,該橋全長約1300米,限速是30公裡/小時,上橋車輛都減速慢行。橋上是單排車道,排隊上橋的車輛很多,一些車不願意排隊,就從外道往前擠,造成大量車輛積聚在上橋口處,嚴重時將二環橋的三車道擠佔得只剩下一車道,影響了二環橋上其他車輛的正常通行。附近一位環衛工人說,新康立交橋上下班交通高峰時堵塞是常態,平常車流量大的時候也要堵上好久。
采訪中,許多司機抱怨,新康立交橋擁堵的重要原因就是橋上限速過低。一位司機說,新康立交橋在從康安路轉往埃德蒙頓路的彎道處弧度較大,車輛開到拐彎橋段時確實是應該慢點,但在其他橋段如果也慢,就必然會影響車輛通行的效率。已上橋的車開的慢,後面等待上橋的車來的快(二環限速是60~80公裡/小時),車流量大的時候,肯定要形成堵車現象。還有一位司機更尖銳地認為此處是“限速陷阱”,是用來罰款的。
司機張先生反映,道裡區二環橋至松花江公路大橋的引橋段限速每小時40公裡,車輛行到此處時需要急踩剎車降低速度,遇到交通高峰的時候,就會影響車輛通行效率。他說,道外區江畔路行人隨意穿行、路況十分復雜,限速也是每小時40公裡。相比之下,感覺有些不合理。
對此,交警部門給出了解釋,這兩處限速標准是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設定的,是為保證車輛安全行駛。哈工大交通學院的專家也給出了肯定的說法:根據2012年5月1日實施的《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其限速標准是符合相關法規的。
記者查閱了我國2012年5月1日實施的《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相比1991年《城市道路設計規范》,它對於城市道路的限速進行了重新的界定,范圍更寬了——快速路設計速度(公裡/小時)100、80、60,主乾路60、50、40,次乾路50、40、30,支路40、30、20。其中有明確條款規定,在立體交叉范圍內,主路設計速度應與路段一致,匝道及集散車道的設計速度宜為主路的0.4至0.7倍。由此可以看出,該規范雖然給出了速度參考數值,但並沒有進行嚴格的界定,設立限速的部門既可取上限0.7倍,也可以取下限0.4倍,具體實施起來,還需依據當地路況、車流量等實際情況而定。
據道路設計專業人員介紹,一條道路的設計時速涉及道路兩旁居住人口的數量、道路交叉口、道路線形的數量等多重因素,道路設計之初就要根據未來發展方向預測周邊發展情況,從而確定道路限速的標准。
對此,哈爾濱商業大學副教授孫穎談出了自己的觀點,速度慢一些,肯定會更安全一些,但速度保障只要在一個合理安全的區間內,就應該根據周圍路況綜合考慮,以免因過於僵化的限制影響整個交通環境的改善。以新康立交橋為例,相關部門應進行縝密的調查研究,如果確定真是因為其限速過低而造成二環橋堵車,就應該及時作出調整。否則不僅降低了新康立交橋的通行效率,還直接影響到了二環橋上的車輛通行,進而造成了二環橋上的交通安全隱患。
一些司機也客觀地表示,有關部門在制定限速的時候應該更人性化一些。也許最初並沒想到會出現這麼大的車流量,但現在出了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可以在保證車輛行駛安全的范圍內對限速進行微調,或者至少在早八晚五交通高峰期間對限速進行適當調高,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發揮道路的通行效率,並減少對其他路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