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木蘭的柳編制品。哈爾濱日報記者黃磊攝
東北網7月12日訊 樹皮、樹枝、草杆等農村隨處可見的材料,在達河柳制品公司的工人手中,轉眼就成為筐、籃、簍、環、叉五大類1700多個品種的柳編制品,並出口到德國、意大利、荷蘭、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國外用戶的喜愛。
木蘭縣森工用地達1125平方公裡,佔全縣面積的1/3。近年來,木蘭縣以發展柳編制品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產業昇級為重點,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關鍵,著力打造“木蘭柳編”地域品牌,提昇柳編產業競爭力。目前該縣發展7家柳編總廠、110家分廠,季節性編工達4000人,柳編產業的發展也使木蘭縣被譽為“龍江柳編第一縣”。去年柳編制品產值6000多萬元,今年杞柳條面積已達到1萬餘畝,4000多名農民成了種柳專業戶。
據木蘭達河柳制品公司負責人趙玉纔介紹,從家庭作坊起家,該公司目前已擁有500多名員工、兩家車間。公司每年都推出100多個新品種,產品從過去以單一杞柳為主原料向蒿、草、藤、樺、榛等多種原料領域邁進,去年該公司柳編制品銷德國、荷蘭、加拿大、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值4300多萬元,創匯450萬美元。
大貴鎮農民劉學文家的10多畝山邊地,以前種植玉米,旱澇災害頻繁,一直過著“看天吃飯”的日子。2000年劉文學開始種植杞柳,現在他不但蓋起樓房,還買了車。
“杞柳種上小康、柳條編來新房”,在木蘭縣像劉學文這樣的農戶還有很多。杞柳畝產2000多斤,價格在每斤1.5元,成本則不足千元,每畝純收入2000元。大貴鎮宏大村的農民自從種上杞柳以來,家家戶戶都蓋起了紅磚房,農民年收入6000多元。作為木蘭柳編基地的大貴鎮,13個村都有杞柳種植,全鎮杞柳種植面積6000多畝。目前,木蘭縣已形成大貴鎮為中心,輻射其他鄉鎮杞柳種植基地超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