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7月12日訊 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個善於反思的教師,除了要專心研究課堂教學,還要走出課堂研究教育,經歷從教學到教育的成長,實現從“經師”到“人師”的轉變。
1998年從牡丹江師范學院畢業,23歲的高崇輝懷揣著對教育的夢想來到哈市泰山小學任教。十幾年來,憑著一股拼勁、韌勁和鑽勁,這個教育戰線的“新兵”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獲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先後被評為市勞模、省優秀教師、省優秀班主任、省職業道德先進個人、市“師德十佳”教師……
虛心、認真、踏實、肯乾,從教伊始,高崇輝就以此為座佑銘。雖然當時年輕,教學經驗少,但他堅信天道酬勞,勤能補拙,鉚足了勁兒向書本學、向優秀教師學、向學生學。仔細推敲每一句教學語言,巧妙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漸漸的,他的課堂教學由生澀到成熟,由平淡到精彩,他所教班級的成績不僅在全校無人能及,在全區也是名列前茅。
高崇輝並未就此滿足,在領導、專家和同事們的支持下,又積極投身教學改革中。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關注“學”的行為,先後經歷了“激趣導思”、“快樂教育”等階段的教學探索實踐,他把“快樂學習,讓學生學得更精彩”的理念落實到了具體的教學中,初步建構了“問·研·導·練”四步教學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學觀,使師生在相互引導、互動中體會到了教與學的樂趣。
“教育,並不復雜,這是用一個心靈喚醒許多心靈的過程。”高崇輝常這樣鼓勵自己。作為班主任,他面對的不僅是一個個求知若渴的學生,還有不愛學習、不想學習的孩子。每天7點,他都准時守在班級門口,讓每個學生看見自己親切的微笑,聽到他真誠的問候,“怎麼了,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嗎?”,“今天你真精神……”在這些點滴關懷中,高崇輝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教育的真諦。
心的言傳、愛的身教,如今的高崇輝把心靈的養護和智慧的培育作為教育的兩翼,對他而言,教育就是面對心靈的事業,充滿了心靈的溝通和心心相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