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數量多精品少缺高端創意 龍江動漫人纔瓶頸待突破
2012-07-17 07:42:0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麗平 李天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超大機器人吸引很多孩子。蘇強 攝

  黑龍江日報7月17日訊 從最初入駐的8家企業到現如今300餘家企業,從最初的年生產能力千餘分鍾到如今30000分鍾,從最初一座辦公樓至現在已整合創作生產辦公樓宇5處,建築面積近40000平方米。“現在還有不少動漫企業排隊找我們洽談入駐,可是目前沒有那麼多地方,我們正在整合辦公場所,盡量讓更多的企業入駐。”黑龍江動漫產業(平房)發展基地副主任劉凱對此甚是歡喜。

  劉凱說,與成立之初相比,入駐企業增加了,作品多了,從最初的動畫創作發展到手機動漫、數字聲音、網絡媒體以及新聞出版等眾多領域,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經過五年多的沈淀和積累,動漫基地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實現“量”的積累。

  據了解,2011年基地動漫企業生產的作品中,僅在國家廣電總局備案的就有5000多分鍾,今年上半年,基地又完成了原創動畫片6474分鍾,這樣的生產速度令業界側目。

  缺少高端創意 動漫作品精品少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龍江動漫基地多數企業都處於虧損狀態,即便是一些規模較大的動漫企業也是在賠本賺吆喝。原創作品雖多,動漫精品少,動漫作品難以深入人心等問題日漸凸顯。

  “一部優秀的動漫精品,好的劇本是靈魂。我們現在的原創作品,恰恰缺少優秀的編劇以及有創意、有思想的高端設計人纔”,哈爾濱七劍數字動漫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邢偉如是說。

  “七劍”公司是基地內發展較為突出的企業,其原創作品《酷酷小吉正傳之鉤鉤島》,不僅獲得了國家動漫精品工程獎,還獲得了澳門國際電影節中國動漫單元最佳電視動畫片獎。邢偉說,最初作品的劇本是由公司內部的編劇創作的,可是幾易其稿都不能讓人滿意,不得已走遍全國,聘請了國內較為出名的編劇,花“巨資”為其創作,纔有了今天的作品。現在幾乎公司所有的原創作品都由外聘的創意團隊來做,無形中增加了創作成本。

  “其實也想過在本土找編劇,或是自己培養,但是目前看來,哈市雖有眾多大專院校,卻缺少專門的創意人纔培養。”談到人纔問題,邢偉有些無奈。

  哈爾濱雪娃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強也身有同感。他們也打算外聘專家品設計故事情節和做分鏡頭角本。

  與人纔的匱乏相比,前期創作投入少也是動漫作品難出精品的重要因素。邢偉說,日韓、歐美等動漫發達國家,動漫前期創意、中期制作與後期運營的投入基本上各佔三分之一,但是我們的動漫作品,往往忽略了創意的投入,將有限的資金都投放在制作環節上。

  注重人纔培養 為動漫產業攢後勁

  記者了解到,哈爾濱教育資源雄厚,但是對於動漫人纔培養卻不盡人意。目前,多數高校動漫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實戰弱者”,與動漫產業所需求的中高端實用型人纔相差甚遠。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院長賈秀清說,如果僅是幾個動漫軟件的使用,可能三年就能熟練的掌握,但對於動漫創意、高端技術人纔的培養,是一個全方位的過程,除了大專院校的專業培養,更離不開的是動漫人纔的“後培養”。其實動漫人纔的培養不是走出學校即告完結,學校的培養只能培養出中低端的動漫人纔,而高端人纔則需要在學校畢業之後進入企業和社會繼續研修。

  業內人士建議,動漫人纔的培養要采取必要的人纔激勵機制,通過政府給予動漫產業的扶持政策吸引人纔,間接激勵創意設計人纔的工作積極性;或者通過科學的培訓體系、多軌道晉昇制度、建立項目獎金等措施留住人纔。集中力量引進和培養精英團隊和領軍人纔,發揮高校的智力資源優勢,鼓勵和支持他們與企業建立互動,共同培養精英團隊和領軍人纔。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