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市重新布局縣域經濟板塊 打造十大產業基地
2012-07-17 09:07:0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7日訊 16日,哈市市委十三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表決通過了《中共哈爾濱市委關於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討論稿)》(簡稱《意見》),以全面提昇哈市縣域經濟總體實力。《意見》確定了哈市縣域經濟的發展規劃,重新布局了縣域經濟板塊。今後,哈市縣域經濟將發展“8315”工程,暨重點發展八大產業,培育三大特色養殖加工板塊,打造十大產業基地,重點支持50戶龍頭骨乾工業企業。其中,延壽縣將打造成中國亞麻紡織歷史名城。

  -加快發展八大產業

  建一批特色旅游村鎮

  《意見》提出,哈市縣域經濟將突出發展八大產業,重點發展食品、木材加工、清潔能源等產業,依托景區建設一批特色旅游村鎮。

  ——農副產品加工業:重點發展谷物磨制、飼料加工、植物油加工、屠宰及肉類加工、蔬菜、水果和堅果加工等。

  ——食品(飲料)制造業:重點發展焙烤食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液體乳及乳制品制造、調味品發酵品制造等。

  ——木材加工業:重點發展鋸材、木片加工,人造板制造,木制家具制造,鉛筆、鉛筆板等。

  ——建材及礦產加工業:重點發展水泥、石灰制造,水泥制品制造,磚瓦石材及其他建築材料制造,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硅材料和煤炭精深加工等。

  ——裝備配套及農機制造業:重點發展農、林、牧、漁專用機械制造;重點發展電站、汽車、新能源裝備等配套行業。

  ——清潔能源產業:重點發展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生物質能源等。

  ——現代物流業:重點發展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相融合的現代物流園中心,推進果蔬綠色淨菜物流基地、木耳大市場等項目建設。

  ——旅游業:依托景區建設一批特色旅游村鎮,重點發展冰雪游、民俗文化游、紅色旅游、工農業觀光游、生態養生游、避暑度假等旅游產品。

  -培育三大特色養殖業

  加工生產雞鴨鵝2億只

  在縣域經濟上,突出培育三大特色養殖加工板塊,帶動所轄區域養殖業加快發展。

  ●雙城市、五常市、尚志市大力發展乳制品加工業,到2016年,乳制品加工能力達到160萬噸。

  ●賓縣、巴彥縣、木蘭縣共同發展肉牛、生豬深加工業,到2016年,肉牛及生豬生產加工能力達到1000萬頭。

  ●推動方正縣、木蘭縣、通河縣、延壽縣共同發展肉禽養殖及深加工業,帶動區域雞、鴨、鵝養殖業加快發展。到2016年,禽類產品加工能力達到2億只。

  -打造十大產業基地

  延壽打造亞麻紡織名城

  雙城——食品制造示范基地,加快發展焙烤食品、方便食品、液體乳及乳制品、調味品發酵品制造業。

  賓西——農副產品生產基地,重點發展屠宰及肉類加工,打造肉牛全產業鏈,重點建設肉牛養殖業基地。

  ——現代包裝生產基地,到2016年建成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現代包裝產業基地。

  尚志——有機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液體乳及乳制品制造業,重點建設奶牛養殖業基地,同時積極發展漿果、堅果、山野菜和食用菌等山特產品種植和加工業。

  五常——稻米生產基地,突出稻米種植和品牌建設。

  ——牛家、雙城周家裝備配套生產基地。重點發展農林牧漁專用機械制造和裝備配套產業。

  巴彥——生豬生產加工基地,培育發展飼料、良種生豬、生豬養殖、肉食品加工、運輸和冷藏等產業。

  依蘭——煤化工生產基地。重點發展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醇醚類等煤化工產品。

  延壽——亞麻生產基地。建設中國亞麻紡織歷史名城,重點發展長短亞麻纖維、亞麻紗、亞麻絨、亞麻布等產品。

  木蘭、通河、方正——禽類飼養加工基地。到2016年,禽類飼養加工能力達2億只。

  重點支持雙城雀巢、賓西牛業、工大奧瑞德等50戶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推動上下游產業加快發展,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和就業。

  -讓縣域生活更富裕

  探索農民“帶土地進城”

  《意見》提出,將堅持民生優先,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小城鎮和基礎設施建設,努力讓縣域生活更富裕、環境更優美、社會更和諧。

  圍繞哈肇線、哈同線、哈牡、哈五及京哈線,以40個城關鎮、中心鎮和旅游名鎮為重點,構建中心城市、衛星城、中心鎮、中心村一體化規劃體系;到2014年撤並15個鄉(鎮)、551個村(屯),建成一批“工業強鎮”、“商貿大鎮”、“交通重鎮”、“旅游名鎮”,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輻射能力和帶動農村發展。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實現百萬農民進城鎮,探索讓農民“帶著土地進城”,力爭城鎮化率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

  建設依蘭、木蘭松花江大橋,完善縣域公路網絡體系。大力推進農村集中式供水,支持有條件的中小城鎮發展集中供熱,完善農村光纖寬帶等信息基礎設施;通過發展區域特色農業和實施百萬農民技能培訓工程,顯著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到2016年,力爭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萬元。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