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李璞的『流彩畫』和他心中的流彩北大荒
2012-07-17 09:43:3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羅彥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知音》

《朝陽》

  東北網7月17日訊 旅日中國畫家李璞,以他首創的流彩畫在業界著稱。他的畫一眼望去,一派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藝術風格獨特。因其超出國、版、油、雕四大畫種的范疇,人們稱他的畫為“流彩畫”。觀者大多為其絢麗雄渾所驚嘆,卻少有人知,李璞內心中更有一幅流彩的北大荒。近日,記者采訪了從黑土地上走出來的畫家李璞。

  北大荒孕育了流彩畫

  李璞和共和國同年同月同日生,他的少年時光是在哈爾濱市道外區的大雜院中度過的。兒時最早的作品應該是把刻在木板上的古代小人,再印在硬紙板上,然後剪成圓形,和伙伴在地上“扇”著玩,那是孩子們最常玩的一項游戲。有一次,他畫的一個戴著滑冰帽的小孩子在雪地上點鞭炮的水彩畫被美術老師王蓮送到市裡參賽,得了二等獎,從此李璞對畫畫產生了濃厚興趣。

  1966年7月12日,李璞和同學160多人,作為這個城市文革中第一批下鄉青年,來到樺南縣的曙光農場。在這裡李璞跟著大伙進山伐木,到山裡拉石頭,什麼樣的苦活累活都乾過。1968年他主動報名參加開發建設新農場,乘坐的爬犁頂著“大煙炮”,爬犁上裝著柴油、米面、行李、炊具和豬肉拌子,在風聲呼嘯,冷風刺骨中來到了撫遠荒原,今天的建三江創業農場。這些經歷在年輕的李璞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至今他仍會在夢中憶起,當第一縷炊煙在荒原昇起時,李璞迎來了其在北大荒的第一個早晨,紅日如火,林海如煙。在親身體驗墾荒生活艱苦的同時,李璞完成了畫家對自然和生活的最初體驗,這一情結深深積淀在其今後的藝術創作中。

  從專業學習到創作流彩畫

  1978年,李璞被魯迅美術學院錄取,自此他真正踏上了繪畫之路。1982年,他從魯迅美術學院畢業後到省美協創作室做了專業畫家。在創作中,他感覺到用版畫的平面線條色彩,無法描繪心中的北大荒圖景,他開始尋找新的表現方法。

  是一次偶然的經歷讓他獲得了靈感,一天一位朋友來他的畫室與他交流,不小心一屁股坐在他的調色盤上,白褲子一下子成了彩畫,那種誇張的色彩鋪陳一下子就把李璞驚呆了,這種效果讓他拍手叫絕,為什麼畫畫都要按照條條框框的線條勾勒,能否將潑彩的手法與版畫創作融合在一起。

  很快李璞就將自己的想法付諸了實施,那一段日子裡,他進入艱苦階段。1987年他的第一幅“新畫”《龍》創作成功,畫界同行從來沒看過這種色彩變幻無窮,表現手法奇異無常的作品,是版畫,是水彩畫,是油畫?業內一時難以界定,最後美術評論家和藝術鑒賞家把李璞的這種新畫種稱為“流彩畫”,很快他獨創的流彩創作手法也申請了國家專利。

  之後,李璞繼續將對北大荒的感悟融化成流動的色彩,並以他獨有的方式在畫面上展現了出來。

  黑土畫家揚名海外不忘家鄉故裡

  1988年春,李璞帶著他的流彩畫東渡日本,一面在東海大學藝術部專業攻讀研究生,一面繼續對新畫種的創新。幾個月後,他的作品《白鷹》在國際大展中獲國際獎。有一次畫展,李璞展出的30多幅畫全部銷出。新大?最高的大廈宇宙塔收藏了他的一幅大畫掛在43層的大堂裡。有遠見的知名畫商和他簽訂了十年銷售他作品的合同,隨之他的作品進入歐美藝術品市場,一幅畫賣到三四十萬人民幣是常有的事。1997年6月在巴黎舉辦的李璞畫展,使得歐洲的美術界出現了這位中國畫家的作品。

  一位從沒來過中國的日本收藏鑒賞家,得知李璞的畫都是取材於北大荒,專程來到北大荒原始觀景區。面對雄渾壯闊的景色他嘆道:“這應該是李璞作品靈感的來源了,那是得天地之靈氣,自然之神韻的,所以纔能有那麼大的感染力,而讓我百看不厭。”

  如今從北大荒走出的畫家李璞,攜他的流彩畫活躍於世界畫壇,名揚四海,但不改的是對北大荒的深情,不改的是對藝術永遠的追求。提及北大荒生活的點點滴滴,他總是精神飽滿,那是葉對根的思念。李璞說:“山高水遠不忘家鄉熱土,今游子歸鄉,面對巨變家鄉盛世故裡,感慨、振奮、鼓舞之情難以表述。如能為家鄉做點滴事情,實為所求。”

  在走過了這個世界許多藝術之都,李璞還要走下去,他仍迷戀家鄉這片沃土。他要為家鄉的文化藝術大樹澆水、培土,讓它長得更大更高。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