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青春在奉獻中閃光』——記哈爾濱工程大學田文佳
2012-07-17 11:34:08 來源:東北網  作者:金聲 閆叡 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田文佳給孩子們展示作品模型。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東北網7月17日訊 (金聲 閆叡 記者 王蕊) 在10日舉行的2011年度黑龍江省大學生年度人物暨大學生道德模范人物評選活動頒獎盛典上,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田文佳榮獲全省年度人物獎。

  田文佳,中共黨員,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1級碩士研究生,現任哈爾濱工程大學團委創業服務中心主任。2011年她作為學校唯一的學生代表榮獲“黑龍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她在學業上孜孜以求,在工作中不斷進取,2011年先後榮獲“黑龍江省優秀大學生”、“黑龍江省西部計劃優秀志願者”等榮譽。

  這個年僅25歲的女孩有活力、敢擔當,在2010年8月份,她曾帶領哈工程首屆研究生支教團,奔赴祖國北部邊疆嘉蔭縣開展支教工作。“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好事”……她用一年的時間努力踐行著這一支教的誓言,她用愛心、熱心、耐心為嘉蔭縣的孩子們帶去知識與溫情,助力孩子們的夢想啟航。

  志願服務圓夢想 義務支教獻愛心

  從家庭的耳濡目染到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求學歷程,志願服務在田文佳心中經歷了把興趣轉變為理想的過程。

  200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田文佳參加了由中國青基會發起的“希望工程·喬丹中國快樂體育向導”活動,她和另4位隊友共同組成的“明日之星”支教團在雙城市單城鎮的“希望小學”進行了一周的支教活動。由於她和隊友的奉獻與執著,“明日之星”支教團在全省300餘支團隊中脫穎而出勇奪第一,躋身全國前4強,她也實現了要帶孩子們到北京參加“與夢齊飛冬令營”的諾言,“希望小學”也成為哈爾濱工程大學首個“科技創新支教基地”。而這次支教經歷也在田文佳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種子,生根,發芽……

  2010年8月,經過學校層層選拔,田文佳帶領校首屆研究生支教團,奔赴祖國北部邊疆嘉蔭縣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從那時起,她便把美好的憧憬和滿腔的熱忱全部奉獻給了支教事業,讓那顆志願種子茁壯成長。

  支教起初,田文佳負責教授師資嚴重匱乏的音樂課,但山區孩子的基礎薄弱,前兩個月的教學並不見效,這讓她有了一種深深的挫敗感。不輕易服輸的田文佳通過請教、聽課、備課、談心等途徑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倡導的“自信音樂”授課模式有了成效,孩子們經常一邊拍手一邊自信的喊出“嘿嘿,我真棒!嘿嘿,我最棒!”這樣的口號。

  就這樣,他們深深愛上了這個教給他們快樂、自信的小老師。課餘時間,她還作為學校合唱團的指導教師,親自編排了多首童聲合唱。一年來,她累計授課800學時,教授學生1000餘人次,得到了當地教育部門的充分肯定。

  支教過程中,田文佳漸漸地發現嘉蔭縣當地的離異率很高,她的好多學生也都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在和孩子們交流的過程中,她發現這些孩子普遍存在親情缺失、監護不力的情況。為了幫助單親家庭孩子,她想了很多辦法。

  教學之餘,田文佳在寢室開設了“寢室聊天室”,與孩子們聊天,閱讀和回復他們的信件,做孩子們的“知心姐姐”。一年來,田文佳累計收到學生信件200餘封,賀卡、小禮物100餘個。為了緩解貧困給孩子們帶來的壓力,她還在嘉蔭縣成立“愛心超市”,通過與哈爾濱工程大學“愛心超市”聯動,共為鄉村娃們募集衣服、圖書、學習用具等物資3837件。

  改變現狀普及常識農村兒童共享科技之花

  “假如我有一個塑料飲料瓶,怎樣讓它到達最遠的距離?”

  “扔出去!”“踢出去!”“為塑料瓶插上翅膀!”

  “那怎麼把塑料瓶插上翅膀?”

  ……

  “它叫水火箭!”

  ……

  “加油,用力打氣!”

  這是2010年10月24日下午,嘉蔭縣第二小學操場上發生的一幕。田文佳策劃組織的嘉蔭縣“科技活動月”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嘉蔭縣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這使得孩子們的信息非常閉塞。而科技創新又一直是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品牌與優勢,她迫切地希望把先進的科技知識帶給山區的孩子們。於是她在支教期間策劃了嘉蔭縣“科技活動月”、“科技運動會”及“小小科學家”科技夏令營3次大型科技活動,在嘉蔭縣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潮。

  在她的組織策劃下,哈爾濱工程大學先後有6批學生科技骨乾共計24人次來到嘉蔭縣參與“科技活動月”活動,他們教授了孩子們感興趣的機器人、航模、水火箭、雞蛋撞地球、紙橋、紙飛機等8餘項有趣的科技實踐項目;“科技運動會”更是在“科技活動月”的基礎上,通過哈工程科技骨乾直接深入到各中小學校的形式,實現了全縣10000餘名中小學生的全員參與;通過“科技夏令營”,田文佳把22名熱愛科技的小學生帶入了哈爾濱工程大學。為期3天的夏令營,孩子們參觀展廳10餘個、進行座談會3次、聽取講座2次、開展聯歡會1次,原來只有城市孩子們纔能接觸到的科技項目第一次出現在山區孩子們的眼中。通過田文佳的不懈努力,2011年3月嘉蔭縣第二小學成為哈爾濱工程大學第3個“科技創新支教基地”。

  嘉蔭縣的孩子們在她的引領下經歷了無數個激動人心的“第一次”:第一次有大哥哥大姐姐講授科技知識,第一次完成了自己的科技制作,第一次參加科技夏令營;第一次和“知心姐姐”聊天,第一次走進“愛心超市”,第一次感受“聖誕晚會”的節日氛圍!知識的積累、眼界的開闊、觀念的改變、信心的樹立已經讓往日不善言談的孩子開始活躍,讓平時守舊閉塞的心靈開始在希望中飛翔。

  返校讀研期間,田文佳繼續從事志願服務,只是服務對象由原來的中小學生變為急需創業實現理想的大學生。她擔任校團委創業服務中心主任,作為指導老師指導100餘人的校級學生組織“大學生創業聯盟”,開展項目招標、子公司展銷等一系列活動。在她的努力下,學校近一年有1000人次直接或間接參與創業活動。2011年12月,哈爾濱工程大學創業教育學院成立。田文佳負責了包括課程體系建設、組織招生、邀請教師在內的全部工作,並指導團隊參加2012年啟動的第八屆“挑戰杯”全國創業計劃競賽。

  一年的志願服務、多年的學生乾部經歷教會她腳踏實地、追求卓越。她用朴實無華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人生信念,展示著她的青春風采,她用青春譜寫一曲奉獻與進取的美麗詩篇。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