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8日訊 今年以來,受國內外各種因素交互的影響,全國煤炭市場形勢嚴峻,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行情,古蓮河煤礦適時調整發展策略,實施“限產、提質、管理、增效”的生產戰略,使有限的煤炭資源開采利用最大化,服務年限持久化,實現了產品質量、管理質量、經濟運行質量和發展質量的大提昇。今年上半年,原煤銷售量完成了年計劃的60%,實現利潤總額14733萬元,與上年同期淨利潤相比,增加831萬元;企業增加值完成29649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056萬元。
限制煤炭產量,提高生產質量,實現煤炭資源的合理接續開采。該礦各生產單位領導乾部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超前性,他們靠前指揮,整天工作在生產現場。生產調度科、技術科、總工辦等部門經常集體“把脈會診”,及時解決計劃外開采、技術落後、資源浪費等問題。其中生產技術部門根據現場條件變化,及時制定相關措施,提供現場技術服務,為各采區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采區一線科學組織生產,將剝離計劃層層分解,落實到每天、每個班,每臺車、每個人,確保剝離任務和質量;為確保生產效果,加強深層剝離工作面的管理,主管單位親臨現場督導,安排專業人員盯上、靠上,機電等部門合理配置和使用采剝設備,強化現場組織,提高作業效率,為煤炭高效開采打下了基礎。
加強產品管理,提高煤炭質量,以“質”的提昇,彌補“量”的不足。這個礦加快提質增效項目建設進度,正在塔河物流園區和古蓮礦區建設120萬噸水洗煤廠和原煤熱風烘乾廠,水洗煤廠可將劣質煤進行水洗除塵,原煤熱風烘乾設備可對含水量在17~18%的原煤進行烘乾,以上項目建成使用後,銷售煤炭的發熱值都在5000大卡以上,煤炭售價可大幅提昇,不僅將劣質資源吃乾榨淨,企業還實現了從向數量要效益到向質量要效益的轉變。同時,該礦采取“加大選煤力度、劣煤少出,好煤精出”的三位一體管理模式,從生產源頭抓煤質,煤質管理人員明確責任,重點區面專人負責,每天不離生產場地,現場跟班,全程監督,做到一區、一面、一措施。在煤質檢驗上,實行動態管理,完善規章制度,堅持工作面定期采樣化驗,根據采樣化驗和檢查結果及時調整煤質管理思路,確保不合格產品不出礦。
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運行質量。這個礦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加利潤作為績效管理的重點。加大日常績效檢查力度,建立了季度經濟績效分析、半年績效自評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專題會議,及時掌握績效指標完成進度,統籌績效目標實現的序時進度;加強溝通交流,做好調控,對排名靠後的單位和部門實行問責;采取措施加強現金管理,取消差旅費預借制度,嚴格采購預算管理,加強對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的管理,加快現金的回流;全力壓縮辦公費、招待費、會議費、差旅費及非生產性建設支出;還全員開展修舊利廢,節約挖潛活動,加強對油脂材料的管理,生產單位核算單車小時的耗油數量,確定給付油標准,僅換裝站與去年同期相比,就減少油脂費用支出8萬元。他們還將320推土機的鏈條進行了技術改造,將磨平的鏈條用鋼筋進行加固,延長鏈條使用壽命2年,節約費用10萬元左右。
加強煤炭資源保護,提昇企業管理質量。采取措施堅決制止偷盜原煤行為,本著“寧可處理一批,也不姑息一人”的原則,加強領導乾部和重點崗位人員隊伍建設,對利用工作便利參與盜煤人員給予下崗處理,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這個礦還加強信息化建設,把視頻監控系統應用於安全生產作業、調配運輸管理、煤炭稽查、森林防火和責任區管護等,能直觀、准確、及時地掌握各種信息。其中的調運管理系統,對煤炭調運實施全程監督,保障了生產作業區設施及重要區域的安全,有效地保護了煤炭資源。這個礦還采用先進的開采作業方式,做到采剝合理,最大限度地減少林地佔用和水土流失。同時,通過完善制度,落實責任,強化管理,增加回收等,鼓勵各單位依靠科技進步和加強管理,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