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藝術類院校考生增20% 藝考『高燒』引質疑
2012-07-18 17:12:0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金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8日訊 23266人——我省今年藝術類院校報考人數以比去年增長20%的數字再創新高。與不斷攀昇的報考人數相比,藝考的招生數量近年來保持平穩,從而使競爭愈加劇烈。高昂的費用、艱難的考試……這些都無法阻擋一些家長和考生貿然追逐的“藝術夢”——

  “高燒”的藝考

  報考中央戲劇學院的2000多人,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的1500多人,報考上海戲劇學院的1000人……我省報考這些知名藝術院校的考生數量,比去年幾乎翻了一番。今年,我省藝術類院校的考生數量再創新高,達到了23266名。

  高考的招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藝考生們成為這個季節裡獨特的風景。據介紹,近年來,我省藝術類院校報名考生數量連年增長,尤其是今年增幅較大。 2010年報名學生17533名,2011年19488名,今年達到23266人,比去年增長20%。這較高的增幅還是在普通高校的招生數量逐年下降的情況下發生的。

  這組數字從一個側面折射了今年藝術類考生所要面對的“殘酷”環境:北京電影學院今年報考人數約2萬人,比去年增加了5000人左右,而這所學校的招生名額僅有488人,其中表演系報考人數4392人,招生30人,錄取率是146:1;中央戲劇學院所有院系本科招生網上報名已超過14000人,比去年增加了3000多人;上海戲劇學院本地還未開考,僅成都、北京的報名人數就達8000多人,而上戲的招生名額只有460人。就連以培養研究型人纔為主的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院,也被帶“火”了。據了解,今年該校的報名人數增加了23.7%,最熱專業是影視學與藝術設計,考錄比達50:1。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況下,其競爭的慘烈不言而喻。

  心有餘悸

  艱難的藝考

  11日,市民史天庚早早等在家附近的一處報攤,買了第一份報紙,因為當天的報紙上會登出我省藝術類考生的錄取名單。

  在名單上,史先生欣喜地找到了自己兒子的名字——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史汰龍。這個有明星名字的孩子終於邁進了夢想中的藝術殿堂。

  史天庚在第一時間就給家裡打了電話,整個家族都欣喜若狂。史先生對記者說,看到名單上有兒子的名字,他頓覺這兩年來的勞苦與心酸全部消失了,說著便泣不成聲。史天庚是哈爾濱話劇院的一名演員,他的妻子是一名制片人,史汰龍從小就在有著濃厚藝術氣息的家庭裡長大,從小和普通孩子一樣,按部就班地讀小學、初中和高中,家裡人也沒有刻意讓他走演藝道路。但在高一的暑假,史汰龍去話劇院看爸爸排練新劇,在劇組裡見到了從哈爾濱走出的明星張譯。張譯的明星氣質深深地吸引了史汰龍,從此他就立志要當一名電影演員。起初史天庚和妻子並不支持孩子的想法,因為兩人都身在圈內,深知其中不易,希望孩子能冷靜地重新考慮。但史汰龍堅持自己的想法,在他的堅持下,史天庚夫婦也就下決心幫助孩子完成心願。

  他們為孩子請了專業的表演老師、舞臺形象老師和臺詞老師,在專業課上對孩子突擊訓練。同時又在中央音樂學院給孩子請了專業的聲樂老師,希望孩子能多掌握一門技藝,以便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經過一年多訓練,今年春節過後,他們帶著孩子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天津音樂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由於這些學校大多未在哈爾濱設立考點,他們都是去學校所在地考試的,一路艱辛可想而知。考完專業課後,他們又請了多位補課教師給史汰龍補習文化課。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史汰龍以專業課和文化課雙雙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被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錄取。

  回想起這兩年的付出,史天庚覺得這是一生中對他的最大考驗,現在想來還心有餘悸。如果這次沒考上,只能來年再報考,因為一旦走上了這條路,就無法再次回到普通的高考狀態上來。但史天庚很清楚,無論金錢還是精力,他和他的家庭都無法承受第二次這樣的考驗。

  計算成本

  昂貴的藝考

  幾乎所有藝術類考生的家長都和史天庚一樣,在孩子高考前付出了比普通高考生家長多上幾倍的精力和金錢。史天庚說,僅僅是請各類老師給孩子補課,孩子高三那一年至少花掉了10萬元,這還不包括他們赴北京、上海等地的費用。其他的瑣碎賬目他都沒敢細算,粗略估計下來也得10萬元左右。

  藝考,真的有這麼大的花費嗎?

  據了解,如果不參加各類培訓班,僅食宿交通報名成本,一個外地學生報考北京、上海四五個院校大約花費2000元-5000元。如果要增加入選幾率,各類有針對性的培訓加起來,從兩三萬到七八萬的投入都有,而這些學生中的99%以上,都將被淘汰。

  一個想要報考演藝類專業的高中生,至少要參加幾期培訓班。在哈爾濱,這類的培訓班收費都非常高,每期通常在8000元至1.2萬元不等。另外,表演類的專業要請多門專業的老師來補課,有表演老師、臺詞老師、舞臺形象老師等。這類專業老師的收費也不菲,根據老師所屬機構級別的不同,一堂課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

  如果是音樂美術類的專業,那花費就更加離譜。市民楊先生為幫助孩子走上藝術之路,幾乎“傾家蕩產”。孩子很小的時候,楊先生發現他有些音樂天賦,便送他去學鋼琴。楊先生夫婦都是普通工人,收入很低,為了使孩子能在藝術道路上成功,他們竭盡了全力。當時,他們沒有房子,和老人住在一起,為了能買一架好鋼琴,他們花掉了所有的積蓄6萬元。很多親友說他倆“沒正事”,可他們堅信自己的付出會得到回報。他們省吃儉用地帶孩子學習鋼琴,盡量請好的鋼琴老師給孩子單獨教課、練習。楊先生說從決定讓孩子學琴開始,他們80%的家庭收入都花在了孩子身上,這些年包括親屬的資助共花掉了30萬元。楊先生的孩子將於明年參加高考,他希望孩子能有個好的結果,他真的不敢想象如果孩子高考落榜他們的生活將何以為繼。楊先生現在開始為明年年初孩子去考試的報名費和路費發愁,為了增加成功幾率,他們打算報考至少5所國內頂級音樂院校。

  


  探究原因

  瘋狂的藝考

  據調查,目前參加藝考的考生可以分為幾種,一種是熱愛藝術,有一定的藝術天分,並且經過多年的基本功訓練,形成一定的藝術素養,把藝術當做自己終身的事業;一種是認為自己長得好,就急功近利,想當明星,報考多家藝術院校,希望能借此跳板一舉成名;還有一種是因為藝術類專業要求的高考分數低,抱著“低分上大學”的心理,經過短期集訓,而參加藝術考試。對於哈爾濱的考生來說,由於這座城市的音樂底蘊深厚,加上普通話標准,許多考生的外在形象好,因而追逐藝考的人更多,更加“瘋狂”。

  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學生家長想當然地認為,進入了藝術院校,孩子今後的成功就幾乎是“鐵板釘釘”了,甚至很可能成為明星。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像孫紅雷、王寶強那樣的相貌都能成為一線明星,我們的孩子憑啥不能成功?“明星夢”、“賺大錢”、“出人頭地”是參加藝考的大部分學生的想法。甚至個別參加藝考的女生告訴記者,考上北京電影學院這樣造就明星的藝術院校,即使無法實現明星夢想,以後也可以嫁得好,一輩子衣食無懮。

  近年來,“另類藝考”也大行其道。對很多考生來說,“藝考”成了上名牌大學的捷徑。因為同樣參加高考,藝考生上重點大學的分數,比普通文理科生要少很多。這樣,原本以培養藝術人纔為目的的藝考,因附加了太多的功利因素,使得一些“半路出家”的藝考生越來越多。

  一位分析人士認為,藝考已成為了步入重點大學的一塊跳板,藝考“高燒”的背後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幫助”昇學。一位長期從事藝術類培訓的老師告訴記者,通過藝術專長來達到昇學目的的主要有兩種考生,一種是藝術專業考生,比如北京電影學院、中央美院以及綜合院校裡藝術專業的學生,他們先通過各學校的專業考試,再參加高考,對這些考生的高考分數要求不高,大概有300多分就差不多了,不存在加分。另一種叫做藝術特長生,很多學校為活躍校園文化招收一批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學生在學校所學專業非藝術類。他們首先也要參加高校藝術特長生考試,主要以藝術專業考試為主,有些學校會加試文化課,根據藝術專業成績,和考生簽約加分,對於優秀的藝術特長生可以簽約一本線錄取,其他的可以和高校簽約加分,一般是20分-60分。

  采訪中,記者發現並非從小就專注於藝術學習的考生並不在少數,很多孩子利用藝術特長生的政策來彌補文化課成績的不足。一位高中生告訴記者,因為文化課的成績一般,再加上對美術有些興趣,就選擇了讀專業的藝術高中。他說,自己的文化課成績估計會考到400多分,憑這個成績想上重點大學無疑是天方夜譚,但如果是藝術生,專業課又比較出色,400多分就有可能進入重點大學。

  連鎖效應

  利益的藝考

  隨著藝考大軍的迅速擴容,藝考培訓如今已成為一個暴利產業。每年各大藝術院校報名階段,都會有很多培訓班的宣傳員在發宣傳單。

  記者看到,宣傳單上宣傳的大多是表演、小品、形體、導演等突擊班,同時還有一些出售考試“秘籍”的。各種名目的學校輔導班層出不窮,而價格比去年又普漲兩到三成,考前衝刺班基本沒有萬元以下的。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哈爾濱的諸多藝考生培訓班中,播音、主持、表演等成為最熱門專業,費用也相對於其他專業更高,在1.2萬元左右浮動。一名來自北京某家培訓機構的老師透露目前的培訓市場現狀:“雖然課程價格逐年上漲,報班的人數反而越來越多,考前培訓班成為考生最熱門的選擇,而播音、表演類培訓班更是早早地就沒有剩餘名額了。”他還透露,有些考生報考輔導班,目的並不單純,除了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有的放矢”的培訓,還看中有些培訓班有關“提前見到考官”等承諾。

  據不完全統計,僅我市有培訓資質的涉及藝術培訓的機構就有400多家,這還不算一些私下帶學生的個人或小培訓班。一位業內人士估計,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產業,每年至少產生數億元產值。是什麼催生了這個行業,讓本來是“偏門”或是小眾的行業被炒得如此火熱?答案不言自明。

  


 

  冷靜思考

  盲目的藝考

  演藝之路的艱辛,被很多明星成名後的光環所掩蓋。藝術院校雖然是培養藝術家的搖籃,但在這裡,無論是戲劇、電影,還是美術、音樂,幾乎每位藝術家的成功,都需要長期付出,都經歷過“不瘋魔不成活”的折磨與錘煉。

  來自哈爾濱的導演鄧迎海(電視劇《年輪》、《欲火危城》的導演)表示,近幾年相繼爆出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率低、多所高校藝術教育師資欠缺、藝術考試的高成本等社會現象,但這些因素卻絲毫沒有減緩懷揣明星夢的考生們投奔藝術類院校的腳步,今年的藝術類考試仍處於“高燒”狀態,希望盲目追逐“藝術夢”的一些家長和考生能“降降溫”。

  鄧迎海說,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學校是盛產明星的搖籃,很多懷揣明星夢的年輕人歷經三年五載復習、考期半個月內奔波於不同城市、耗費大量金錢考表演系,其中真正成功考取的又有幾人呢?絕大多數學生只能成為陪考。即使考上了,畢業後真正成名的又佔多大比例呢?想考表演系的每個年輕人無疑都有明星夢,但其中一大批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僅僅經過短期培訓就匆匆報考各大院校藝術類專業的考生,這些年輕人究竟適不適合這個行業?

  作為考生來說,因為年齡較小,社會閱歷較淺,對自己前途方向的把握不明確可以理解,但應當看到,藝考的“高燒”在相當程度上,與家長、社會乃至一些學校的推波助瀾分不開。一些高校為了創收,對藝術類專業無限擴招,不惜降低入門考核標准。這些高校對這些藝術類專業學生,其實是不負責任的。采訪中有教育界人士指出,不是所有考生都適合讀藝術類專業,年輕學子報考藝術類專業一定要慎之又慎。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