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依法強拆震懾一方違建房主陸續自拆 代連屯開始自我消腫
2012-07-19 08:03:13 來源:生活報  作者:張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自拆違建房主劉良說,看著報道自己寢食難安。


違建房成片倒下

  生活報7月19日訊 在記者持續關注下,作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的團結鎮拆違工作,成為哈市新一輪拆違風暴中的焦點。繼《瘋長的代連屯》和《消腫代連屯》兩組集中報道見報後,哈市紀檢部門介入調查違建重災區代連屯的拆違工作,各職能部門加大拆違力度,代連屯開始持續消腫。17日、18日,在重壓之下,代連屯20餘戶違建房主主動提出自行拆除違建,並與政府簽訂協議。18日,記者采訪了7戶違建房主,對違建戶的建房與拆房心理進行了全面剖析。

  18日8時許,62歲的代連屯村民王彥正在自家違建房內忙著自拆。老王一邊嘆著氣一邊念叨:“這次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兒女們都在埋怨我,說我是貪小便宜吃大虧。”去年秋天,得知代連屯要改造,王彥花了5萬元在自家老宅上私接了94平方米的二層房。看到生活報的連續報道後,他終於憋不住勁兒,在兒女的勸說下主動來到小城鎮建設指揮部,承諾自行拆除違建房。

  當日,記者從道外區團結鎮小城鎮建設指揮部了解到,迫於政府依法強拆的重壓,違建嚴重的代連屯,終於進入了村民自拆違建階段。“昨天到今天,代連屯共有26戶居民主動與政府簽訂了自拆承諾書,已有3家開始自拆。這在以往拆建行動中是從來沒有過的現象,說明我們的堅決拆違行動對違建者觸動極大,小城鎮建設項目的落實已經透亮了。”指揮部主要負責人如是說。

  外來戶瘋狂違建擾亂村民心

  劉良今年56歲,祖輩都生活在代連屯。“得知屯子要進行改造,我們根本就沒有想要違建啊,老伴兒和兒子我們一家三口,說得最多的就是自家的有照房能得到多少補償,該要個多大的房子。”劉良說話時臉上寫滿了懊悔。“從前年秋天開始,就有外來戶到村裡買地皮,村民家房前屋後的空地都成了目標。看著人家建起一棟棟小樓,從去年開春,村民們也都動心了,紛紛在老宅上接樓,或在院裡建房。那時我大姑娘要結婚,於是我就琢磨著私建一間房好能多要一套。”

  老劉決定違建時,代連屯已掀起違建風潮,左鄰右捨都已大興土木。那時,屯裡甚至出現了專門的“包工隊”。“當時我拿出全部家底,又從銀行貸款5萬元,僱了一個‘包工隊’開始建房子。那時屯裡修違建房已明碼實價,每平方米400元到500元。我家一共修了270平方米,他們包工包料要14萬,但房子質量太差了,我家最終只給了十一萬三。如今,一切都成了鏡花水月,外來戶違建擾亂了我們的心,想圖點補償反倒吃了大虧!”劉良的老伴說著說著就抹起了眼淚。

  村民不想再心慌慌地生活

  18日10時許,一輛大鏟車駛入代連屯靠近四環路一側,這裡三四百平方米的違建房很快被夷為平地。在看熱鬧的村民中,59歲的劉長友神情有些悲傷。“屯裡人都不容易,他們都被那些外來戶忽悠了,十幾萬建起的房推倒了,對誰家來說都不是小損失啊。”

  看著外來戶的大型違建房一批批被拆,很多村民也都准備報名自拆,他們都想盡量減少損失。其中就包括正在自拆的村民王彥。他家有10口人,早在3年前就都搬到市區住了。在一個市場賣鋼材的王彥並不缺錢,可為了不被“落下”,也在老宅上接了二樓。“你們的報道,我們都收藏著,左鄰右捨常在一起議論,大家心慌慌地生活,都覺著違建房子根本保不住。我現在回來住了,不為別的,就是自己拆房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埋怨我,你說我這圖啥呢?自己拆吧,賣些材料還能減少點兒損失。”

  強力拆違震懾違建房主

  18日10時30分許,當由道外區行政執法、公安、公證等多部門組成的執法大軍,來到一處拒不拆違的房屋前時,出現了令人錯愕的一幕:違建房主看到執法人員要拆自家違建,先是指使家中幾名婦女躺在地上裝病耍潑,並拼命撕扯執法人員的衣褲,見毫無效果後,又指使一名男子揮舞著鐮刀威脅抵抗。當看到執法人員們依然臨危不亂,他們便徹底癟茄子了,房主更是一個勁兒地表示三天內自行拆完違建。

  代連屯進入自拆期

  據道外區團結鎮小城鎮建設指揮部的負責人介紹,本報《瘋長的代連屯》報道見報後,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對這一區域的改造項目啟動了行政問責,並組織多次大型拆違行動,本報《消腫代連屯》報道見報後,又責成紀檢部門,對代連屯拆違工作進行了調查和督促。“團結鎮國家小城鎮建設項目上半年拆違量佔道外區拆違總量的90%,佔哈市拆違總量的20%。代連屯拆違已進入了自拆期,這個建設項目正在強力推進落實中,進入施工倒計時。”

  記者手記

  拆違,沒有啃不下的骨頭

  《瘋長的代連屯》後續

  代連屯的拆違,觸動了這座城市的又一根神經。在新一輪的關注報道後,我接到了多個討論性質的電話。其中,一名執法者說,只要政府有決心,拆違就沒有啃不下的骨頭。一位市民則說,拆違有力度,啃堅硬的脊骨好使,那麼啃柔韌的肋骨呢?他說的肋骨,當然指的是那些違建房子的普通村民。

  這次往代連屯走的時候,我的心裡就有些忐忑:村民們真的開始自拆了嗎?這裡面會不會有新的矛盾被激化?路過阿什河大橋,向上游一望,猛然發現香坊區幸福鄉靠河寨村的多處臨河違建已被拆得七零八落。一年前,我們也曾關注到那裡,幾經糾結後,在哈市這場拆違風暴中,它們終於歸於塵土。想到靠河寨幾個違建村民,禁不住又冒出這樣的念頭:不管是誰犯了錯誤,終究還是要為錯誤付出代價的。

  我們都容易在攀比和效仿中犯錯誤,敢於面對由錯誤而來的懲罰,就會獲得尊重。18日7時,在團結鎮國家小城鎮建設指揮部,早早地聚集了幾十名執法人員。與兩個月前相比,他們的臉上都泛著自信和沈穩的神情。這裡召開了一個小會議,我聽到了指揮者堅定的聲音:相關負責人要關閉手機,一切按照航拍圖來,多出來的建築物全要拆,16戶普通村民主動要求自拆違建,一定給予三天自拆時間,盡量減少他們的損失。

  我輾轉找到了那些要求自拆的村民。在村民劉良的家中,我看到了《瘋長的代連屯》和《消腫代連屯》兩篇報道。從老劉的嘴裡,我又知道了,那些善良朴實的村民們,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而焦慮。老劉的媳婦沒啥文化,在她的心中,“人性化拆違”就是政府給了她家一個改錯的機會,一個盡量讓她家減少損失的機會。我又找到村民索長恩,他的想法更簡單,“知錯改過也許會痛苦一時,蒙混過關肯定會內疚一生。住自己該得的房子,屁股不疼。”

  我再隨執法隊伍進入拆違現場,看著大片拆掉的違建房,確信瘋長的代連屯真的會消腫,而且消得乾乾淨淨。一位現場指揮對我說,你們第一次集中關注,哈爾濱市政府在這裡啟動了行政問責;你們第二次集中關注,哈市紀檢部門開始進行調查和督促。這些關注和調查,讓建設者和執法者們徹底放開了手腳。沒有了各種關系帶來的束縛和壓力,本著盡量方便於民的原則,拆違真的也就沒有啃不下的骨頭了。

  在18日的拆違行動中,代連屯又有10戶村民,選擇了自拆違建房。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