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7月19日訊 18日,帶著對東北農業大學“放心菜”的好奇,15名黑龍江晨報的讀者踏上了去往“北菜南運”基地的旅程。在這片大菜地裡,市民“零距離”享受了安全、放心、綠色、健康的蔬菜。
1 小南瓜成了大“明星”
連日來,很多熱心讀者給本報打來電話,想了解東北農業大學露地綠色蔬菜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18日10時,本報帶領15位讀者呼吸著雙城市蘭陵鎮的新鮮空氣,走進連片的露地種植區,一探露地綠色蔬菜的“來龍去脈”。
報名前來的讀者對菜地提出了許多問題:“你們用化肥嗎?”“這個菜怎麼沒有蟲子?”帶著大家參觀的東北農業大學“北菜南運”蔬菜生產基地負責人劉在民老師給出了解答:“不用化肥,我們都用有機肥料。”據了解,像這樣的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大都采用生物殺蟲方法,用的化肥也是經過發酵後再送到地裡的,不會有有害物質殘留。
在南瓜地裡,看著茂盛生長的南瓜,大家都捨不得走了。基地工作人員摘了一個南瓜給幾位女士,哪知道這個南瓜竟成了“明星”,大家都紛紛上來合張影,“給我拍一下,放電腦上。”
讀者郭陽感嘆說,大家都希望買安全菜,但是現在好多蔬菜都被曝出有激素,看到農大這種“放心菜”種植模式,真正感到吃這個菜可以很放心了。她還稱,希望以後天天能吃到這裡的蔬菜。
2 黃瓜用手擦擦就能吃
走在廣闊的田間,一片綠意盎然,均勻分布的噴灌設備正向農田四下噴射著清水,飽滿的菜秧掛滿露珠,在陽光的照射下,秧上的果實反射著閃動的晶瑩。“看,有些柿子都泛紅了。”市民夏秀榮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大聲叫起來,“這個是啥品種?”“那個是奶柿子,都快紅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這黃瓜不用洗,擦擦灰就能吃。”在特菜黃瓜區內,劉在民老師從黃瓜架上擰下來一根黃瓜,用袖子擦擦就吃了起來,他告訴大家這是從加拿大進口的白黃瓜,相中哪個黃瓜不要客氣。於是大家紛紛找尋自己的目標,擰下一個,又把手伸向了下一個……在普通黃瓜地裡,頂花帶刺的鮮嫩旱黃瓜也一樣泛著清香味,沁人心脾。“多少年沒吃到這麼好吃的黃瓜了,仿佛回到了20年前下鄉的農村。”
香瓜種植區內,濃密的綠色秧苗在地上“休息”,市民翻開瓜葉發現,一些綠色的香瓜已經開始泛白。“這些香瓜有啥特點,啥時候能在市場上買到?”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王學征老師說,這只是5畝示范區,種植的是農大自己研發的“東甜1001”新品種,其特點是開花到成熟只需30天,皮微厚、甜度高,在雞西、大慶等地推廣得不錯,哈市只是在香坊區成高子鎮的棚室有種植,在大地種植還是第一次,市民想嘗到這種香瓜,還要等來年的大面積推廣。不過,10多天後,歡迎這些讀者來此品嘗。
王老師說,市民吃到的香瓜香甜可口,可在田間管理上農民卻很辛苦。單從打叉環節來說就要幾個工人從早乾到晚,為保證香瓜生長的養分,每棵秧長出的多餘分叉都要被掐掉,這些都是技術人員親自動手完成,機械根本派不上用場。
3 這裡的蔬菜吃著很放心
前來參觀的讀者代表之一、絕緣材料廠工人吳強對“菜籃子”的關注度可不弱於任何家庭主婦。他告訴記者,他買菜很講究。此行讓他感受很深,“原來東北農大綠色蔬菜是從這樣的地方種植和運送出來的”。
在蔬菜分揀區,尖椒、茄子、豆角等蔬菜都被分裝在不同區域,這些分裝好的蔬菜即將被配送到超市及批發點。市民把白菜拿到手裡一聞,辣椒掰開嘗一嘗,“就是多年以前那個味道,真是純綠色食品”。劉在民老師介紹,這種尖椒屬於微辣品種,既有辣椒的口感,又不至於太辣。旁邊放著的白菜薄幫棵小,放在鼻子邊能聞到一股子清香。市民夏秀榮撕下一片菜葉放在口中,連稱“挺甜”,並希望在超市能多供應品種豐富的農大綠色蔬菜,對老百姓來說,安全放心的蔬菜就是最好的“菜籃子”。
劉老師還說,這些白菜個頭較小,沒有農藥和化肥,盡量采取自然的生長,保證了蔬菜的質量。今年春季旱情導致蟲害較嚴重,基地主要采用了滅蚊燈這種物理殺蟲手段,盡量減少農藥使用,這些菜生吃也是非常安全的。
4 “放心菜”進入百姓餐桌
今年1月中旬,東北農業大學根據吉炳軒書記的指示,啟動了“北菜南運”露地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基地蔬菜已開花結果,上了哈市市民的餐桌,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喜愛。
中央紅超市副總經理徐衛國說,農大露地蔬菜已進入超市10家店面,上市已有一周時間,銷量在逐步遞增,以黑大店為例,從每天銷量500斤增加到了1000斤以上。市民從開始的了解到現在逐漸認可,足以說明這些蔬菜的品質是安全、可靠、放心的。很多消費者買回去嘗一次,就找尋到了那種記憶中的味道,再加上宣傳力度大,價格低廉,蔬菜的認可度迅速提高。
徐衛國說,現在是“農超對接”活動以來,這個櫃臺最火爆的階段,市民對農大綠色蔬菜是信任的、滿意的。對商家來說,雖然是“零利潤”銷售,但也帶動了其他商品的銷售。過些天,農大蔬菜瓜果品種還將有所增加,品種會更加豐富。
在中央紅超市黑大店,記者問一位正在購買黃瓜和茄子的陳女士,為何買農大基地蔬菜。她笑笑說,農大蔬菜的質量有保證,賣相又好,她很喜歡。
5 市民呼喚更多綠色蔬菜
聞著香、吃著放心,一份蔬菜質檢報告擺在基地的醒目位置,農大技術人員告訴讀者,檢測報告顯示,抽樣的10類蔬菜產品全部符合綠色食品標准,維生素、蛋白質的含量高於國家標准,其中部分產品的農殘指標低於國家標准的10倍以下。
市民王英娥說,以前家裡買的蔬菜吃之前,她都用鹽水泡一下再下鍋。此次基地之行,讓她親眼看到了放心蔬菜的安全性,希望這些安全放心的蔬菜,能以多種渠道進入百姓餐桌,讓更多百姓吃到放心菜。
市民孫莉等人希望,農大的綠色地產蔬菜種植面積能盡快擴大,這樣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放心菜。他們同時也深信,不久的將來,我省安全放心蔬菜,不但可以滿足哈市居民季節性需求,還能填補南方市場上蔬菜季節性短缺的缺口,佔領全國乃至國際市場。
在吳強看來,這個蔬菜基地的技術人員都是農大園藝等方面的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科學種田值得其他菜農借鑒,“有的農民種植很盲目,沒有技術產品當然上不去。”只有周邊菜農都使用無公害技術,大規模發展下去,菜價纔會更便宜,纔能給市民帶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