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郭肖岐:我沒想過當明星
2012-07-19 09:47: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郭肖岐

  我是一個普通家庭的普通女孩,沒有多麼漂亮的長相,沒有多麼出色的成績,也沒有多麼驚人的舉動,我從未想過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可我真的就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

  今年1月10日9時許,在放學回家過馬路時,一輛面包車從不遠處向我們疾馳而來。當時,我的同學李俏俏站在我的右邊,她不但沒有看到車過來,而且已經向前走出了兩步,正面臨著危險。來不及有任何考慮,我立即伸出右手去拽她,但由於她比我高些、胖些,我不得不使出全身力氣把她拽到我身後,慣性所致我身體迅速前傾,眼看著面包車衝了過來,之後我就不省人事了。醒過來時,我已躺在了醫院。

  這一幕被路邊的監控設備記錄了下來,一個叫於傳江的叔叔將視頻交給了教育局領導。之後,這段視頻在網上熱傳。一時間,各界領導和新聞記者都陸續到醫院、到學校探望我、關懷我,給予我肯定和鼓勵。有媒體記者問我,“你喜歡哪些明星?”我說,“我沒有崇拜的明星,我自己也不想當明星。”有人問我當時的動機。說真的,在面包車衝來的一瞬間,我什麼都沒想,只是出於本能拽了同學一下。不要說我有多傻,也不要說我有多高尚,我認為這只是多年家庭、學校、社會給予我的愛的力量!

  我生活在一個普通卻幸福和諧的四口之家,全家擠在一個不足60平方米的平房裡,生活上靠爸爸開診所每月不足3000元的收入維系。在教育子女方面,許多家長忙著花錢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特長班,而我父母對我的教育就像他們為人一樣簡單、朴素。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對我的學習也不強求,但做人方面卻很嚴格。尤其是強調“做人一定要做好人、做善良的人,不要貪小便宜,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他們是這樣要求我的,我也是這麼做的。


  他們常說:我們是服務行業,一定要考慮患者的感受,更要學會體諒人、關心人。以善行治病救人,這既是醫德,還是做人的准則。正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我從小就在心裡埋下了朴實、善良的種子,也養成了與人為善、真誠待人的習慣。

  上學後,老師常教育我們“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做好人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這樣,纔能夠積小善成大德,纔能活出自我的精彩。我以前常常以為活雷鋒、見義勇為的英雄離我太遙遠,可是“最美媽媽”吳菊萍感人的事跡讓我深受感動,它啟示我:平素樂善、瞬間好為,便是英雄的共同點。原來,美就在身邊。

  愛是相互的、善也是互動的。好人的路上從不孤獨。每當我遇到困難時,都會得到老師、朋友、同學的及時幫助和關愛。這次救人事情發生後,雞西市團市委授予我“雞西市五四青年獎章”。密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我“見義勇為好少年”榮譽稱號,人們親切地稱我為“最美女生”。面對各級組織、各界人士給予我的榮譽稱贊,我深深地感到,這一切不屬於我一個人,屬於所有在危難關頭伸出援手的善良的人們。我只做了我應該做的、能夠做的,做了一件所有有良知的人都會做的事情!真情是維系人與人之間關系最牢靠的東西。別說我與俏俏是同窗好友,即使素不相識,在危難降臨的一剎那,善良的人們,也一定會做出和我一樣的舉動!

  在這裡,我要感謝我的父母。當時危險來得太快,救人時我根本顧不上害怕。事後,聽俏俏描述我倒在血泊中的駭人情景時,我不禁一顫。面對自責和感激的俏俏,我很平淡地說:“換作你,你也會這麼做的。”面對照顧我一夜未合眼,面色憔悴的父母,我心裡一陣酸楚。我感覺很對不住他們。

  記得剛蘇醒過來時,爸爸正關注地看著我,一臉倦容,稚嫩的我一開口就說:“爸,你看我堅強嗎?我都沒哭。”爸爸眼含著淚,哽咽著說:“你是好樣的!”在隨後他與班主任的談話裡,我聽到他說的最多的就是“沒有生命危險比什麼都強”。

  是的,這是天下每個父母打心底裡都會發出的祈盼。可以想象,在我昏迷不醒的時間裡,父母是怎樣的煎熬;在看到女兒身上有多處傷口,牙齒有多處斷裂,膝蓋骨折時,他們是多麼心痛啊!但是,爸爸媽媽他們理解我,為我自豪!我用看似魯莽的行為換來了一個同學的安全,這一切不是比什麼都值得令你們欣慰嗎?這不正是你們平日裡讓我謹記的做人之道嗎?

  我在住院的時候就對爸爸說:“能不能別讓記者采訪我?”爸爸說:“我也想過不再接受媒體采訪,我也希望讓女兒盡快恢復平靜的生活。”後來爸爸說:“面對這些采訪,我們不是為了出名,我們希望通過孩子這次的善舉喚醒更多人的善心與良知,讓社會上更多人能在別人有困難、危難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如果這種精神能夠延續,那麼今天是我們拉了別人一把,明天也許就是別人拉我們一把。”

  只要時間不停止,一路上總有歡歌。我今年15歲,今後的路還很長。熱心幫助別人做點好事並不難,反而讓我的內心更充實、更陽光,我願用救人的勇氣,鋪平未來成長的路。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