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測員進行檢測。記者 黎連戰 攝
東北網7月20日訊 哈市地產蔬菜已全面上市,農藥超標這一關如何把住?19日上午,記者來到由哈達果菜批發市場委托的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駐哈達果菜批發市場檢測站,親歷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全過程。
每天至少檢測蔬菜130個批次
該檢測站有12名專業檢測人員,分兩個小組。記者隨第二組的6名工作人員體驗並參與了蔬菜農藥殘留檢測的整個過程。
檢測的第一個環節是抽樣。在尖椒批發區,檢測人員隨意抽取了一車來自雙城市蘭棱鎮的尖椒樣品,裝入取樣袋裡封存,還給每個樣本編上號碼,並詳細記錄了攤位號碼、主人姓名、車牌號碼、菜品產地、進貨數量等信息。在西葫蘆、西紅柿、芹菜、茄子、苦瓜、油麥菜等批發區,檢測人員以同樣方法分別抽取了蔬菜樣品。
一位來自道裡區新發鎮薛家的農民告訴記者,他常年在這裡批發蔬菜,已經習慣了抽樣檢查。“檢測站從來不白拿蔬菜,檢測人員回到檢測中心後稱重,按批發價付錢。檢測結果還在大電子屏上滾動播放。”
第二檢測組組長孫一告訴記者,他們每天至少要檢測130個批次的蔬菜。檢測站堅持為農民“算細賬”,所抽取的菜品在稱重後一定得付錢。
檢測不合格蔬菜整車銷毀
“果菜需取樣4棵,葉菜需取樣2棵”,按照《農藥殘毒快速檢測規程》,檢測人員嚴格執行“取樣—稱重—浸提—恆溫培養—加入底物—上機檢測—得出結果”程序。首先將蔬菜切成小塊裝進保鮮袋,取一小片放進浸提瓶中,加入緩衝液後靜止15分鍾。然後提取3毫昇浸提液,加入?液、顯色劑,搖勻後在37℃環境中進行15分鍾恆溫培養。再經過兩個程序後,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就自動打印出檢測結果,整個檢測時間為45分鍾。
哈達果菜批發市場綜合辦公室主任彭春輝告訴記者,如果檢測結果確定蔬菜有問題,將通知商販第一時間復檢並封存其全部蔬菜;復檢如果確有問題,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察大隊將對整車蔬菜予以當場銷毀。去年冬季,一外埠菜商1車芹菜就因檢測出農藥超標而被銷毀。
26歲女孩練就好“刀功”
檢測員陳光是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的26歲女孩。她告訴記者,做這工作必須細心耐心、一絲不苟。果菜類一般取根部的位置切片,因為農藥主要是從根部吸收;葉菜類取中部的葉子,因為頂部農藥揮發更快,取中部的檢測比較准確。記者發現,她每次進行切片時誤差不會超過0.1克,非常熟練和准確。組長孫一開玩笑說,所有檢測人員都練就了一手熟練的“刀功”,回家做菜時能賽過“大廚”。12名檢測人員輪換上崗,保證每天都要檢測。即便是大年三十也要上班。
農藥殘留檢測要過“四道關”
據了解,哈市市場上銷售的果菜,必須要經過四道檢測關,纔能走上市民餐桌。第一道關是“入市證明”,每一批果菜必須要有產地出具的農藥殘留檢測的合格報告;第二道關是批發市場要對每一批果菜進行抽樣檢測;第三道關是各大超市要對包括外來和地產的所有果菜進行速檢,並將結果公示;第四道關是行政主管部門不定期對超市、市場上的果蔬進行抽檢。
據市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劉國洲介紹,通過實施市檢測中心,區檢測站,批發市場、大型超市設立檢測點三層檢測,市、縣(市、區)、鄉(鎮)三級監管,監管執法、檢測、監督三位一體的“三三”檢測監管模式,重點嚴把環境生態、標准化生產、農業投入品、市場准入和產地准出“五關”,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殘超標”的農產品流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