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西河溝景觀路從哈南直達群力 沿河『一步一景』
2012-07-20 08:43:12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譚啟首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景觀路基礎完工。

  東北網7月20日訊 西河溝作為何家溝的分支,原來是一條游走在城區邊緣的河流,隨著城市的發展,即將被改造成一條全新的“內河”。

  記者昨天沿西河溝正在修建的沿河道路,驅車22公裡探訪這條連通了群力新區、哈西新區、哈南新城的河流。親水平臺、城市內濕地、交通新通道、“枯水園林景觀”……昔日污水溝,正在嬗變成一條兼具景觀和通行功能的生態長廊。

  “攔路虎”成了便捷通道

  家住平房區新立村的老劉在村邊的西河溝旁看著河邊一條新路正在鋪設二層灰土,聽“乾活的”說,10月份,這條路就通車了。跨越何家溝的新立橋就在村口,出村有了第二條路。

  老劉經常到王崗鎮打工,以前何家溝就是出行的“攔路虎”,都是從平房區繞行學府路、哈西地區。他“量”了地圖,新道路的長度是原來繞行線路的1/3。除新立村外,西河溝沿線還有5個村莊的出行同樣受益。

  市內河辦內河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路鋆介紹,西河溝沿線景觀路長22公裡,從群力新區一直修到哈南新城。道路寬4—6米,考慮到配合沿線景觀,道路采用不同材質——柏油路面、砂石路面、彩色混凝土路面等。目前道路已經完成基礎施工,預計10月份即可通車,而同步新建的9座跨河橋也即將完成。

  “這條景觀路將限高,禁止大型貨運車輛通行,道路除了方便西河溝沿線市民通行,也會形成一條連通群力、哈西、哈南三個新區的跨區通道。”

  巧用石頭打造36處親水平臺

  從馬家溝到何家溝東溝,再到現在改造的西河溝,我市“內河整治”的理念不斷在轉變。

  哈雙公路橋下的西河溝段,幾臺鏟車正在將一塊8噸重的大石頭放到指定的河道內。大小不一的石頭在河道內形成了一個小瀑布,這是西河溝36處“溢流坎”之一。

  “以前是利用混凝土或橡膠類的材料修建阻水段,抬高水位,但影響景觀。”路鋆指著溢流坎說,現在這種溢流坎既能抬高水位,形成水流落差,看上去和河溝環境協調,自然的親水平臺留住了河水,增強了河溝的親和力。“市民能看水,也能親水。”

  正如新立村的老劉期盼的,“出村方便了,更重要的是村邊有了遛彎的地方,咱們的小村子也成了江景房。”

  這也是西河溝改造的最終目的——要景觀,還要實用。

  園林景觀連出生態長廊

  跟隨施工人員沿西河溝逆流而上,每一段的施工都不相同,埃德蒙頓路到哈雙公路段沿線人流密集區域河段,規劃新建14處休閑游園或廣場,重點突出生態、親水、休閑功能。

  在王崗鎮附近的西河溝段,兩岸正在鋪設小碎石的河床,而過了平房污水處理廠,兩岸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和青草,依然是一片小濕地。

  按照“三溝一河”指揮部相關負責人的話說:“沿岸改造就是要不一樣的景觀,宜木則木、宜石則石、宜綠則綠,轉個彎風景就變了”。

  沿著還未竣工的沿河路,西河溝兩岸有不同的新植的樹種,柳樹、榆樹、糖槭、松樹等,在現有20餘萬株的基礎上,秋天還會繼續補植。

  路鋆介紹,此次西河溝的景觀方案聘請了全國知名的蘇州園林景觀設計公司,每一段河道都是按照“枯水園林景觀”設計的。正是這一段一段的園林景觀,連接成了一條生態景觀廊道。設計公司人員在現場全程監理,確保設計理念按規劃實現。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