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訊 今年,望奎縣以農業現代示范區建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產業,擴充綠特色經濟總量,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著力向一流現代化大農業進軍。
夯實基礎要效益。在火箭鄉和先鋒鎮的6個村啟動實施總面積7.5萬畝的千億斤糧食產能田間工程項目,並新建水稻集中育苗小區8處、育苗大棚523棟,分散建設育苗大棚600棟,建設水稻智能化催芽育秧基地1處,新增大棚育苗面積30.4萬平方米。還投資近億元,重點實施了節水增糧行動、衛星水庫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六大水利工程項目,現已完成水源井141眼,到位噴灌設備80套,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34萬畝。
科技創新解難題。注重開展和東北農業大學院縣合作共建,由農大專家教授負責技術指導,每個鄉鎮建立了1處500畝以上的高標准農業科技示范區,每個村建立1處由大學生村官負責的200畝以上高產攻關示范田,推廣玉米、馬鈴薯大壟栽培、水稻智能化催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0項,推廣農作物新品種5個,糧食作物標准化率達到90%以上,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同時,還聘請農墾紅興隆管局、建三江管局、東北農大專家進行了4次超500人次的現代化大農業、水稻生產、大壟雙行專題培訓。到目前,共舉辦專題培訓班100多場次、電視講座10期,培訓農民10萬人次。
高效特色領跑現代農業。啟動實施了農業科技“雙百”工程,他們以糧食高產創建、畜牧養殖、特色經濟、棚室蔬菜和農機耕作為重點,抓好百公裡主要公路沿線100個玉米和馬鈴薯大壟模式栽培示范園區建設,以“龍蛙”大米為引領,著力打造一批具有望奎地理標志的綠色食品品牌,全縣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5戶以上。今年,甜菜、瓜菜、烤煙、萬壽菊和中草藥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分別達到8萬畝、3萬畝、1.6萬畝、1萬畝和0.5萬畝。
合作經營闖市場。采取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和多元投入等方式,著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全縣已組建百人以上、規模經營面積3000畝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40個以上,全縣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在辦得紅紅火火的通江鎮紅頭村加興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記者了解到,這個合作社土地流轉面積達5300畝,合作社采取以地入股形式,統一經營管理,實行公頃保底產量9000公斤,封頂產量1萬公斤的優惠,正常年景產量低於保底產量由合作社補足,年底收成1萬公斤以內全歸農戶,農民承擔直接生產費用,高出封底產量部分歸合作社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