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20日訊 “五常”大米、“六桂福”珠寶、“香其”醬、“雪上來客”野豬肉……前不久,我省又新增11件中國馳名商標,至此,我省的中國馳名商標總數達54件,不僅突破了一批次認定數量的歷史記錄,而且再一次突破了商品類別分布。更令人欣喜的是,我省已提前兩年半完成“十二五”期間實施商標戰略馳名商標達50件的任務目標。
省工商局致力於推進商標發展戰略,打造品牌龍江。截至6月末,全省新注冊商標2370件,全省有效注冊商標70928件;上半年經總局依法認定中國馳名商標11件,全省中國馳名商標總數達54件;新認定黑龍江省著名商標65件,復審認定黑龍江省著名商標19件,黑龍江省著名商標達667件;新增地理標志2件,全省地理標志達到15件。
馳名商標數量八年增長十八倍
隨著我省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商標作為一種重要的知識產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愈發重要。
我省工商部門在調查研究基礎上,2010年制定了《黑龍江省推進商標(品牌)戰略促進全省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實施方案》。該《方案》確定了全省“十二五”期間實施商標戰略的總體目標:到2014年,全省地理標志商標達到20件以上,中國馳名商標達到50件以上,黑龍江省著名商標達到1000件以上,構建起“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的商標監管執法工作格局,商標侵權假冒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建立起與全省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商標培育、保護和政策保障體系。
目前各市地商標戰略實施工作全部上昇為政府行為,商標戰略實施邁入了以政府為主導的強力推進新階段,商標戰略深入企業、深入人心,全社會商標意識普遍得到加強,今年上半年全省馳名商標總數達54件,與2004年的3件比,八年增長十八倍。
建立馳名著名商標培育梯隊
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品味著“搖籃”、“飛鶴”、“龍丹”的香醇,當大家用“雙葉”、“恆友”、“華鶴”扮靚家的溫馨,當人們回味著“九三”、“花園”、“希波”的濃香,當大家用“哈藥”、“三精”、“葵花”守護著家人的安康……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黑龍江自主品牌,都曾經在全省各級工商局馳名商標的保育箱裡孵化,在全省馳名商標培育梯隊裡成長壯大。
我省企業受計劃經濟影響較深,品牌打造和品牌經營意識較弱。省工商局主動深入相關企業有針對性地宣傳商標法律知識,確定培育重點,建立商標培育梯隊,全省商標注冊量大幅增長,品牌培育效果明顯。2011年全省申請注冊量13274件,與上年同期申請量相比增長22%;2011年全省注冊商標累計數量為69072件,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2012年上半年,全省經國家工商總局依法認定的馳名商標數量已達54件,與2011年上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7件,同比增長31.5%。
為壯大我省中國馳名商標隊伍,省工商局專門制定了《馳名商標培育和推薦工作規范》,要求各級工商局形成馳名商標培育梯隊,使馳名商標培育分層次、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並完善了《黑龍江省著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辦法》,簡化認定程序,縮短認定周期。如今,我省第1件馳名商標“完達山”品牌價值為97.86億元,在中國乳業品牌價值中排名第4位。我省“北大荒”品牌價值以365.36億元位居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第38位,再次成為中國農業第一品牌。
形成優勢特色品牌群體
研究表明,在市場份額的分割中,20%的強勢品牌佔有80%的市場份額,20%擁有馳名商標的企業為社會提供80%的經濟貢獻。
五常大米,我省第一個用產地證明商標申報中國馳名商標的市縣。今年,五常水稻面積在原有189萬畝的基礎上,又擴種到200萬畝,成為全國單季水稻種植面積之最。
與五常大米一樣,北大荒、完達山、九三、飛鶴……這些響當當的品牌,提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了商標戰略富農。目前,我省注冊商標、馳名商標主要集中在農產品商標上,分別佔申請注冊商標總數的70%和馳名商標總數的50%。
形成龍江優勢特色品牌群體,我省商標戰略又有了新的描畫:圍繞調整經濟結構,全省商標戰略實施將優先扶持高新技術等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商標發展,重點培育具有區域經濟優勢、代表產業發展方向的知名品牌;把重大產業投資項目、重大建設項目和重大技術創新項目作為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培育重點;以黑龍江省十二個旅游名鎮建設為牽動,引導和幫助旅游文化企業加快特色商標保護性注冊工作,形成具有黑龍江省優勢特色的品牌群體,助推全省經濟更好更快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