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北京暴雨多警示哈市須加快管線改造
2012-07-23 08:35:12 來源:生活報  作者:單曉彤 李偉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7月23日訊 22日,北京降下60年不遇的大暴雨,因排水不暢等原因,導致37人死亡。同日,哈市氣象部門發布強降雨警報,哈市供排水集團排水公司隨後啟動《2012年防汛排澇應急預案》,截至19時許,共計出動排澇人員800餘人,排澇車30餘輛,全員進入待命應急搶險狀態。那麼,哈市的排水能力究竟如何?對此,哈市供排水集團排水公司負責人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據介紹,哈市目前排水管線長度為1213公裡,排水覆蓋率不到70%,而國家標准是達到或超過80%。另外,管線老化現象嚴重,如果突降一場暴雨,城市內澇和因排水不暢造成的問題將會立即顯現。

  現狀內澇區排水差有三大主因

  聽說要下大暴雨,記者來到哈市雨後易發內澇路段——道外區東直路太平橋附近,隨機采訪了市民劉大爺。他說:“這裡排水不暢,雨量稍密集些肯定積水,多少年來一直這樣,很多司機都知道。”

  近年來,本報對哈市許多雨後易澇地區進行了集中報道。其中,南直路先鋒立交橋一帶、道外區十四道南勛街跨橋下、南直橋東側涵洞下等處都是易積水和內澇地區。

  對此,哈市供排水集團排水公司的負責人說,這些市民反映比較集中的排水老大難地區積水的形成有三大原因,一是受短時瞬間強降雨影響所致;二是這些地區的排水管網普及率低,一些二三類街道沒有排水設施;三是受地勢影響所致,比如道外、太平等地勢低窪,降雨時地勢高的降雨會先期流到排水管網中,而地勢低的區域由於排水管網飽和排不出去,形成內澇。針對這種情況,哈市采用十分原始的排澇辦法,設專人定崗值守內澇區域,必要時打開雨水井泄水,直到積水排淨。各管修單位設專人值守21處內澇片區,身穿紅雨衣、設置醒目的圍擋標志,上崗排澇。

  瓶頸多年歷史欠賬改造停滯不前

  排水不暢為何難以解決?排水公司的負責人說,哈市目前排水管線長度為1213公裡,排水覆蓋率不到70%,而國家標准是達到或超過80%。另外,還有近三成的管線超期服役,約27公裡的管線是建國前鋪設的嚴重老化管線。

  “近年來,哈爾濱的地上建設突飛猛進,但地下排水管線建設改造卻停滯不前,當初的設計能力遠遠跟不上城市發展和需求的腳步。”排水公司負責人說,對於這一現狀,他們已經多次提出建議,但始終沒有進展。而在現有的情況下,他們只能保守治療。比如與氣象部門合作,提前做出預警,暴雨來臨時,交通和交警對易發內澇地區死看死守,排水公司對排水系統定期清掏,各區落實責任到人等,但這些都不是去根兒的辦法。

  該負責人還表示,老城區原有的地下管線十分復雜,維護疏通困難極大。因為除了排水管線外,地下還有供熱管線、自來水管線、燃氣管線、通信管線等,這些管線交織在一起,就像蜘蛛網一樣。一些單位不按規矩辦事,加之管線工程建設時間長、管理部門多、建設情況復雜等,造成管線數量不清、管理混亂、地下空間資源緊張、各種管線相互壓佔現象嚴重、自然老化嚴重等問題層出不窮。這種情況下,排水管線維修改造難度可想而知。

  建議:加快老城區改造 立交橋邊建儲水設備

  早在今年初的全省兩會上,與會委員和代表就曾紛紛建言,希望盡快完善城市的排水設施建設。其中,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提出:完善城市排水基礎設施建設,應該堅持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將排水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施工,嚴格監管驗收。還有諸多委員上交提案,希望政府能增加對排水管線改建的資金投入。

  排水公司負責人表示,要徹底解決目前哈爾濱排水不暢的問題,政府應把排水管線的改造提到重要議程,分期分批進行老城區排水管網改造;對於新城區的建設,排水管線應與地上主體工程同時施工和使用,實行雨污分流等。記者獲悉,目前,哈市一些新區在施工過程中已經開始重視地下管線建設,做到了同步施工。另外,從目前的情況看,主城區內澇區域多在橋下低窪地勢處,因此立交橋周邊應建一些大型儲水設備,暴雨來臨時可以及時快速地排水,緩解排水之困。期待冰城排水之困能納入到市政府的整體規劃中。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