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後的黎明湖成為伊春市一大景觀。
黑龍江日報7月24日訊 12日晚,記者在伊春區南郡小區的黎明湖看到,附近的居民紛紛出來納涼,三五成群,有的在露天觀景臺上閑聊,有的在觀光小路上散步,還有的正坐在岸邊休閑垂釣……怡人的景色不時留住過往行人的腳步。
昔日的黎明湖不堪回首,垃圾遍地,附近居民苦不堪言,人們戲稱為伊春區的“龍須溝”。
黎明湖的改造是伊春區委、區政府今年為民辦實事的重點之一,也是這個區民生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伊春區委、區政府把解決百姓關注的民生問題擺在首位,預撥專項資金用於改善民生,每年民生投入均佔全年財政支出一半以上。
棄管樓有人管 百姓不鬧心了
伊春區大膽創新,在設施陳舊、年久失修的“棄管小區”中,率先成立了物業公司。伊春區物業公司成立後,負責永紅小區12棟棄管樓,接管後小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永紅小區由於物業棄管,曾一度垃圾無人管,設施無人修,草坪屢遭破壞,居民怨聲載道。伊春區物業公司接收後,立即派專人進行管理,垃圾及時清走了,草坪植被恢復了,擁擠的道路加寬了,樓道粉刷了,玻璃乾淨了,保安人員不時的在小區內巡邏。
環境變了,治安好了,居民的臉上也掛上了笑容。轄區居民劉先生對記者說,以前物業管理不好,居民們意見很大,管理上不去,物業費也收不上來,形成了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物業棄管。現在好了,有了物業公司,我們還成立了業主委員會,有事大家共同商量。參照“永紅模式”,其他棄管的399棟樓房,都在社區牽頭下成立了業主委員會,自己選擇物業公司。
不出社區門 就能把病看
伊春區首先從社會保障的關鍵和薄弱環節抓起,積極構築新型醫療保障體系,努力確保讓居民病來無懮。投入資金1400餘萬元,新建2個超千平方米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造1個超千平方米的衛生服務中心。對三所中心的原有設備進行資源整合後,投入430萬元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購買了心電、彩超、放射線、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衛生服務必備的診療設備。各中心設有全科診室、中醫診室、康復治療室、搶救室、預防接種室、婦女兒童保健室、檢驗室、B超室、心電圖室、藥房、治療室、健康信息管理室等23個科室,真正把醫療衛生機構建在群眾家門口,打造5分鍾就醫圈,群眾足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完善的醫療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承擔轄區15.8萬居民常見病、多發病的基礎醫療服務及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婦女兒童保健、預防接種等17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截至目前,共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約3萬人,電子檔案2000人。
優先辦教育 發展有後勁
伊春區優先發展教育,制定了符合區情的發展規劃,健全教育教學考核體系和科學管理機制,促進教育內涵發展。三年來,先後投入2000餘萬元改善辦學條件,其中:建成多媒體教室128個、專用教室51個,創建省級標准化學校6所,使全區辦學條件持續改善、教育質量大幅提昇,中考昇學率連續穩居全市第一位。
今年再次實施大動作,大手筆規劃和建設第六中學新校區,計劃投資6700萬元,新建設一座佔地3萬平方米、教學樓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體育館建築面積2289平方米的現代化學校。建成後,該校將擁有標准化教室40個、各類實驗室21個,將使第六中學跨入全省一類標准化學校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