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片
黑龍江日報7月25日訊 月初,一場強雷雨天氣讓冰城上空接連出現巨大閃電。據統計,當天17時到22時,雷電擊地119次。25日夜?26日夜,哈爾濱將迎來一次雷陣雨轉中雨的天氣。氣象臺工作人員介紹,哈爾濱已進入多雨期,容易發生局地暴雨、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幾日前的北京暴雨中,雷擊致1人死亡。雷電危害再次被提上日程。
認識雷電
聽不到不等於沒打雷
記者在省防雷中心了解到,一般情況下我省從4月份進入雷電頻發期,一直持續到11月份,冬季也偶有發生。今年的雷電天氣出現得更早,2月17日、18日,省防雷中心就已監測到雷電發生。防雷專家表示,“冬季的雷電因為聽不到雷聲,普通人很難察覺到,但這不等於沒有雷電。”我國每年都有2000人因雷電傷亡,財產損失高達13億元。
我省的雷災大都發生在森林或是農村等曠野地區,城市區域發生的最嚴重的一次雷災則要追溯到1994年的哈爾濱,當時位於博物館區域的省電力大廈遭遇雷擊,導致全省電力調控系統癱瘓4小時。雖然我省不屬於雷災高發區,每年的雷暴日平均只有29.5天,但因為我省森林面積較大,近70%的森林火災都由雷暴引起,因此對雷電監測預警十分重要。
准確預報只能提前5分鍾
天氣情況可以預報,雷電能夠准確的預報麼?防雷中心的專家告訴記者,盡管我國防雷技術的應用在世界都處於領先地位,但對雷電的准確預報也只能提前5分鍾發布。“雷電預警是通過監測大氣磁場變化,依據用放電臨界值、磁場變化等數據建立的數學模型、再結合實際的氣象條件所作出的一種臨界預報。因為天上的各種因素瞬息萬變,所以我們只能做出提前5分鍾的雷電預報。且目前僅提供給機場、通訊樞紐、電調中心、軍事設施等重要部門。
記者在該中心了解到,目前我省已建成了完善的省級閃電定位數據實時監控系統。覆蓋全省的21個監測站點通過對雷達、衛星、閃電定位儀、閃電定位數據等資料的分析與整合,24小時不間斷地監測各地雷電情況,並將全省閃電空間分布、時間分布等監測信息實時傳輸回監控中心。這個系統不僅能實現全省閃電定位、數據顯示、實時監控、強閃報警等功能,還為雷擊災害事故鑒定、雷擊風險評估提供了准確的資料。21個監測點中,有7個設在大興安嶺地區,以此減少大興安嶺森林資源因雷擊所遭受的損失。
常識誤讀
避雷針能避雷?
對於雷電的防護,恐怕大多數人能想起的詞就是“避雷針”。但是在省防雷中心記者卻了解到,避雷針的真正作用不是“避雷”,而是“引雷”。
防雷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避雷針”是百姓約定俗成的說法,容易讓人理解為有了避雷針就可以避免遭到雷擊,但避雷針的真正原理其實是“引雷上身”,提前把接近建築物的雷雲中的巨大電流引下來,通過一定的泄流通道將電流引向大地中和,從而保護建築物不直接被電流擊中。因此在國家2010年最新發布的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裡,已經放棄了“避雷針”這一稱呼,而以“接閃杆”代之。接閃杆與接閃帶、接閃線、接閃網、用以接閃的金屬屋面、金屬構件等,統稱為接閃器;接閃器和引下線、接地裝置共同組成了建築物或構築物的外部防雷裝置,用以避免或減少閃電擊中建築物或其附近所造成的物理損害和人身傷亡。
打雷不能用電器?
“接閃器主要用於直擊雷的防護,其作用是保護建築物,這在木質建築較多的年代非常重要,但對於鋼筋混凝土建成的現代建築來說,建築物本身被雷電擊中並無大礙,除非是雷電擊中建築物邊角造成高空墜物會造成人員和財物損失。在現代真正需要防護的其實是雷電的電磁脈衝對各種電器、電子設備造成的威脅。”防雷中心總工程師楊明告訴記者,雷電感應過程中高強度的感應電荷會在有線電視網絡、通訊網絡,電力輸電網絡等金屬材料制成的線路網絡中形成強大的瞬間高壓電場,從而對用電設備高壓放電,導致電器設備燒毀。尤其是對電視機、電腦等電子弱電設備破壞最為嚴重,同時高壓感應電也會對人身造成傷害。因此在現在建築中,防雷是個系統工程,除了接閃器等外部防護外,還有進戶系統避雷保護和等電位連接等重要的內部防護措施。
楊明介紹,進戶系統避雷保護主要是在供電系統等重要的入戶線路系統安裝能夠對地短路的浪湧保護器,防止雷電電磁脈衝耦合能量的瞬間浪湧致損設備。而等電位連接則是用可靠的接地系統、專門的金屬導線和等電位連接器組成一個電位補償系統,以實現保護系統所處區域內所有導電部件在遇到瞬間高壓電流時能建立起一個等電位,防止電位差,從而實現無熱無火。
在很多人印象中,雷雨天必須關閉家用電器,但楊明卻表示,這已是一個誤區。“凡是2000年以後設計的建築,都要根據三級分類達到國家強制的防雷設計標准,否則無法通過設計審核。因此可以說,2000年以後設計審核通過的建築都能同時實現雷電的外部防護和內部防護。遇到一般的雷雨天氣時,建築內部的電視、電腦等電器電子設備都可以正常使用,但太陽能熱水器除外。”
防雷支招
室內避雷遠離金屬
如何防止雷電天氣帶來的人身和財產傷害,專家列出了注意事項:
1.雷雨天盡量留在室內,關好門窗,遠離金屬門,拔掉未做防雷保護電器的電源。
2.在室外工作的人員應躲入能夠防雷的建築物內,遠離大樹下、高樓旁、較大的金屬物體或是電線杆。
3.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劃船、釣魚等水上活動。
4.移動過程中不要使自己成為尖端,盡量降低高度,縮小與大地的接觸面積,切不可大步奔跑,以縮小跨步電壓。不要把鐵鍬、雨傘等金屬物體扛在肩上高於頭頂,否則會增加雷擊可能性。
5.汽車內是良好的避雷所,金屬車身可有效屏蔽雷電。躲入山洞可以避雷,但應並攏雙腳,身體任何部位都不能接觸洞壁、洞頂。在密林中應該選擇與四周樹木距離相等的地方,雙腳並攏,蹲下身體。
6.空曠地帶沒有遮蔽物時,最好找溝、谷、凹地等低窪地帶壓低身位或雙腳並攏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