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逆勢中發展 挑戰中上揚
2012-07-26 08:59: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繼祥 李德成 李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20.3億元,同比增長8.6%,比一季度增幅提高2.1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完成751億元,同比增長29.5%,增收171億元。國稅收入實現467.3億元,同比增長27.8%;地稅收入實現185.3億元,同比增長26.9%

  黑龍江日報7月26日訊 今年以來,在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內經濟呈現明顯放緩跡象的大背景下,大慶市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積極投身“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產業”,經濟呈現增長加快、結構轉優、質量向好的良好態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0.3億元,同比增長8.6%,比一季度增幅提高2.1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完成751億元,同比增長29.5%,增收171億元。

  突出發展實體經濟,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昇級的根本途徑,築牢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實體經濟是大慶“重頭戲”。上半年,在兩大石化企業設備檢修和石化產品價格下降的情況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304.2億元,佔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60%的份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85.9億千瓦時,居全省第一位。大慶油田生產原油2000.2萬噸、天然氣17.6億立方米,為經濟穩增長築牢基石。尤其是地方工業發展迅猛,地方規上工業同比增長22.6%,比一季度增幅提高6.5個百分點;產值超億元的地方企業達77戶,佔地方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1.8%。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經濟“潛力股”。堅持上項目強企業創品牌,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企業和各種要素向高新區等16個骨乾工業園區集聚,加快企業壯大和產業發展,努力形成在全國乃至世界比較優勢明顯的新興產業基地。上半年,全市開工建設沃爾沃乘用車生產基地、5000噸晶硅電池切片、高端裝備園等新興產業項目139個,佔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總數的38%。

  現代農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統籌抓好現代農業、綠色棚室、示范新村建設,打造龍江西部現代農業示范區和東北一流的棚室果蔬生產基地。上半年,投資14.4億元的22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紮實推進,6萬棟新建棚室和60個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18億餘元,16個示范新村今年確保完成投資30億元。

  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全力打造區域商貿、物流、交通、金融、資訊、醫療、教育、文化、體育、會展中心城市,加快建設旅游目的地城市。上半年,全市開工綠地科技金融創新城、昆侖唐人中心、京北方金融數據處理中心、醫藥物流配送等高端服務業項目63個,佔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總數的17.2%。

  人口不到全省1/13, GDP佔全省30%、工業增加值佔全省近60%的大慶,扛起了2012年龍江經濟保增長的大旗。

  注重提昇發展質量,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大,產業項目建設方興未艾,財稅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企業創新活力快速提昇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3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04.8億元,同比增長45.2%,比一季度增幅提高30.6個百分點;地方投資完成215.5億元,同比增長29%,佔全市投資總量的61.1%,比一季度比重提高26.9個百分點。

  產業項目達成後,每年都在創造利稅。只有產業投資持續擴大,經濟發展纔具有可持續性。今年全市落實投資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367個,總投資2493億元,今年計劃投資819億元;列入省重點推進產業項目79個,總投資1318億元,今年計劃投資439億元,位居全省第一。截至7月10日,產業項目已開復工328個,開復工率超過89%,完成投資236.4億元;列入省重點推進產業項目79個,開復工率91%,完成投資134.8億元。

  上半年,全市財政收入完成751億元,同比增長29.5%,增收171億元。其中,上劃中央級528.5億元,增收120.8億元,增長29.6%;上劃省級110.1億元,增收48.8億元,增長79.5%。國稅收入實現467.3億元,同比增長27.8%,增收101.8億元;國稅收入佔全省收入的63%,佔全國國稅收入的1.6%。地稅收入實現185.3億元,同比增長26.9%,增收39.3億元;地稅省級收入完成58.6億元,同比增長147.4%。

  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提昇企業競爭力,實現優化昇級、裂變發展。全市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中,高科技項目130個,佔1/3強;億元以上產業項目中,高新技術、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79個,佔比達44.3%,比去年提高6.4個百分點。上半年,大慶高新區建設高新技術重點產業項目82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390億元,同比增長21%。

  文字、數據雖枯燥,內涵、意義卻豐富。它標示著大慶繼石油會戰、石油高產穩產、“二次創業”二十年之後,又翻開了經濟好發展快發展大發展的宏偉畫卷。

  積極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城鄉市場持續繁榮活躍,生產性和消費性服務業正在走向規模化、品牌化、高端化

  去年年底,大慶第一座城市綜合體、全省最大的購物中心——薩爾圖萬達廣場正式開門營業。“7個月多來,我們這裡日均客流3.2萬人次、日均銷售額170多萬,每逢周末,客流量更是突破4萬人次、銷售額200萬。”商場負責人介紹說,由於商場購物環境優雅、國際國內名品雲集,因此備受大慶市民的青睞,大慶人強大的市場消費能力可見一斑。

  大慶市統計局最新統計顯示:上半年,大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89.7億元,同比增長15.5%。來自人民銀行大慶市中心支行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大慶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中的個人貸款餘額為121.5億元,其中用於住房、汽車等領域的消費貸款高達68.5億元,佔個人貸款餘額總數的56.4%。

  盛夏七月,新瑪特、百貨大樓、中央商城等大型商場銷售額屢創新高。剛剛啟幕的中國(大慶)第五屆濕地旅游文化節,把大慶旅游業發展推向了新的高度,采摘節、啤酒節、帳篷節等一系列活動,儼然已經成為大慶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連環湖溫泉景區、北國溫泉養生基地、阿木塔風景區等精品旅游景點,吸引著八方游客前來旅游觀光,逐步實現了“大慶市民游起來,外地客人留下來”,極大地刺激了市場消費的快速增長。

  與此同時,林甸和大同農產品果蔬物流中心、高新區物流園、新站物流園、太陽昇物流園、昌昇物流、“新華08”、聯想科技城、高新區服務外包產業園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或即將投入使用,大慶又迎來了物流業、信息諮詢、服務外包等高端服務業大發展快發展的新浪潮。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著重解決好群眾關心的利益問題,千方百計滿足多層次民生需求,城鄉居民收入再創歷史新高

  發展經濟是改善民生的前提,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大慶在集中精力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抓住與群眾密切相關的問題,深入實施富民、素質、創業等“十大民生工程”和保障農業生產、改善農民生活的農村“雙十工程”。今年,重點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十個方面問題,專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改善民生辦好十件實事的決定》,明確要集中辦好幼兒入園、市民出行、小區環境、農民看病、大學生和退轉軍人就業、低收入群體住房、中小企業融資、社會化養老、物業供熱、文化休閑十件民生實事。與此同時,著力抓好市容市貌、城鄉結合部和居住區、交通秩序、公共聚集場所、建築工地、集貿市場、景點景區、鐵路沿線、油田礦區、城區空閑地等“十項環境”綜合整治,深度優化發展環境,努力讓人民生活更幸福。

  為把這些大事實事落到實處,市委、市政府細化任務分解,安排組織部門一線考察乾部、紀檢部門全程效能監察、督辦部門動態跟蹤落實,確保每件事都有市領導牽頭抓,確保每件事都有部門組織落實,確保每件事都有專人負責推進,確保每件事都有工作形象進度,確保每件事都有考核獎懲,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今年投資183億元,全力推進92項涉及公共設施、居住環境改善、科教文衛方面民生項目。上半年,新建改建維修幼兒園90所,組建了市屬公交公司,購置143臺公交車開通10條線路,博物館、西城體育館等公益項目建成投用,新建擴建187個鄉鎮衛生院、社區和村衛生所,公共服務大幅改善。實現新就業3.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保證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五險”淨增3.4萬人次,完善城市“十位一體”、農村“六位一體”綜合救助體系,城市低保標准東北三省城市最高;開工建設經適房1088套6.9萬平方米,續建公租房880套8.5萬平方米,為1819戶低保家庭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243萬元,改造農村泥草房5800戶,社會保障大幅改善。

  鞏固“三城”聯創成果,深入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城鄉更加靚麗宜居。投資2億元對經九街綜合整治,攤鋪瀝青混凝土路面、鋪裝花崗岩步道板、改造沿街樓宇、配套先進亮化設施,一派簡歐風格蔚然呈現。

  在一系列民生利好措施的刺激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722.5元,同比增長1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6212.4元,同比增長20.2%,均再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事在人為、業在人創,緊緊抓住乾部隊伍這一核心保障,創新舉措大下基層,跟蹤問效緊逼加壓,獎罰分明樹立導向,狠抓執行落實

  987名縣處級以上領導乾部大下基層抓落實。今年在全市開展了以“聯系一個項目、一個企業、一個信訪案件、一個村(社區)、一個貧困戶”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活動,共聯系重點項目683個,聯系企業、信訪案件、貧困戶各987個,聯系村和社區715個,幫助解決各類問題5000多個,辦理項目審批手續398個,協調資金貸款9.2億元,做到了工作在一線開展、問題在一線解決、成績在一線取得。

  年初以來,在全市開展了“強化效能監察、優化發展環境、深化作風建設”活動,抽調49名乾部成立9個巡視督查組,對全市重點工作落實、重點項目建設實施巡回督辦,全市592個重點項目,已開復工516個,開復工率達到了87.2%。各縣區緊逼加壓,抓落實、抓推進的新招法不斷湧現,形成了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濃厚氛圍。龍鳳區創新開展項目建設“大會戰”,創新實施“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法,施工現場1.3萬餘人、800多臺套大型設備科學施工,搶時間、搶進度,78個重點項目強勢推進,房地產開發項目普遍超過形象進度。

  大慶堅持各級領導乾部“三維分工”、經濟工作“五個一”運行模式、重大項目“五定”和“五保”推進措施好做法,出臺《城鄉環境整治及安全信訪工作問責暫行規定》,明確城鄉環境整治、安全、信訪三項工作“問責標尺”;細化完善《關於設立縣區經濟發展貢獻獎的意見》,縱深考察產業項目投資、財源建設、規模以上企業培育等牽動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在嚴明的責任面前,各級乾部大乾實乾、奮勇爭先,一大批在項目建設一線和急難險重任務中表現突出的乾部得到重用,佔同期提拔乾部總數的70%以上;嚴肅查處了不作為、慢作為和工作失職等方面的單位50個、乾部63名,形成了乾事業有為、有為就有位的鮮明導向。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