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天氣燥熱致心情煩悶 夏季易出現『情緒中暑』
2012-07-26 22:32:46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華虹 孫瑜淼 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6日訊(李華虹 孫瑜淼 記者王蕊)北方的七月正值酷熱難耐的盛夏時節,哈爾濱市民在以各種方式的休閑娛樂享受著暑期時光,但由於種種不良生活、飲食習慣的影響,多種疾病也趁虛而入。醫生特此提醒,炎熱夏季要對多種常見疾病加以預防和警惕,以免小病熬成重疾。

  天氣燥熱導致心情煩悶 部分市民出現“情緒中暑”

  隨著氣溫的“高燒”不退,處於酷暑中的人的情緒也開始躁動起來。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經常會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哈醫大二院心理門診張文藝教授認為,人因氣候變化易出現情緒煩躁、記憶力下降、對事物缺乏興趣等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情緒中暑”。人的情緒與外界環境有密切聯系,持續高溫天氣,不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還會對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出現“情緒中暑”。

  據張文毅教授介紹,“情緒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正常人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出現“情緒中暑”癥狀,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氣象條件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就明顯增強,生理中暑和“情緒中暑”的比例都會急劇上昇。這時,人容易情緒失控,人與人之間容易發生摩擦或爭執。

  專家表示,防止“情緒中暑”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一是從生理角度進行物理降溫。例如讓房間通風,補充水分,注意飲食調整,多吃清火的食物、多喝清火飲料,如新鮮蔬菜、水果,充分休息等。二是心理降溫,主要通過放松心情,讓心態靜下來。在心煩意亂時可以聽一段輕松的音樂,以降低心理熱度。

  建築工人“出血熱”險要命 專家:注意飲食衛生

  近日,哈醫大二院腎內科二病房接治了3例“腎綜合征出血熱”患者,患者為建築工地工人,發病時頭暈、頭痛、發燒、發病初期被誤診為感冒,但持續不斷的低血壓、休克和無尿等癥狀讓工人們無法進行正常的施工作業,遂來到醫院緊急就診。據哈醫大二院腎內科二病房醫生杜玄一介紹,接診患者時,患者出現典型的“酒醉貌”,面部和胸前皮膚發紅,經患者敘述得知,患者已經有兩三天沒有排尿。

  經相關檢查結果明確顯示,三位患者所患的為流行性出血熱,就診的時候已出現急性腎衰竭,是一種經老鼠傳播的病死率較高的病毒性疾病,農村和城市郊區多見。此病傳播途徑廣泛,病情危重,並發癥多而難治,早期的誤診率較高,患者的癥狀都嚴重,極易引發繼發性感染、肝髒損傷、消化道出血和心衰肺水腫等並發癥的出現,嚴重可造成腎髒衰竭而終生透析。據發病的建築工人回憶,由於工地條件有限,蔬菜瓜果沒有細致的清洗就直接食用的情況是時有發生的,患這種病的幾率會很高。

  由於發現較早,搶救及時,目前三位患者已經脫離危險,疾病徹底治愈。杜玄一副教授介紹,出血熱腎髒綜合癥在急性期發現並經過科學治療,是可以徹底治愈沒有後遺癥的。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衛生,特別是生的蔬菜和水果,一定要充分清洗後纔能食用,剩飯菜必須加熱或蒸煮後方可食用,以避免病毒的傳播。此外,由於出血熱發病原因復雜,因此當患者出現長期類似感冒的癥狀時,應謹慎區分,莫把出血熱當感冒治。

  感冒一直不好 警惕腦炎偷偷來襲

  哈爾濱近一周以來忽冷忽熱、陰晴不定的天氣,讓感冒患者數量猛增,在這些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由於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患上腦炎。神經內科四病房陳麗霞醫生強調,感冒後持續發熱達到三天,一定要到醫院就診。腦炎早期癥狀與感冒類似,患者易忽視癥狀或者獨自用藥減輕病痛。

  40歲的王女士在出現感冒癥狀後自行用藥近一周,在感冒期間頭暈頭痛,神志不清醒,總是犯糊涂,於是持續服用退燒藥,但一直沒有好轉,來到哈醫大二院就診接受相關檢查後被確診為腦炎,必須接受住院治。

  陳麗霞醫生介紹,腦炎早期癥狀跟感冒差不多,病人會發熱、全身酸痛、食欲差等。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會出現嗜睡、興奮、抽搐等神經系統的表現。腦炎患者早期往往容易被誤診為傷風、感冒,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一旦出現感冒癥狀,精神行為異常,經過一般的感冒治療無效時,應高度警惕腦炎的可能性,及時到正規醫院找專科醫生進行排查。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