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深度開發產品整合『大鏡泊湖』 牡丹江向『大美龍江』最耀眼城市進發
2012-07-29 09:11:5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月迪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7月29日訊 風光旖旎的鏡泊湖、異國風情的邊境游、粗獷豪放的林海雪原、悠久神秘的渤海國遺址——作為我省旅游資源最富集的地區,如今,牡丹江市正賦予其新的內涵,向『大美龍江』最耀眼城市進發。

  挖掘潛力 打造『生態休閑大本營』

  『湖、邊、俗、林、雪、特、紅』七個字『濃縮』了牡丹江之美。其可開發的各類資源共有450多處,A級景區23個,旅游資源的種類和品質都堪稱全省之最。然而,與之不相協調的是,牡丹江的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釋放。以鏡泊湖為例,作為牡丹江旅游的一面旗幟,鏡泊湖每年的旅游熱度和氣候一樣,『火』在盛夏,而在其他時段卻是門庭冷落。此外,除了『賞湖景、品湖魚』之外,缺少參與性、體驗性的旅游產品,也成為游客『引得來,留不住』的內因。

  為延伸旅游產業鏈條,近年來,牡丹江市依托沿邊開放窗口和全國優秀旅游城市這兩塊金字招牌,實施了『貿旅牽動』戰略,在沿邊開放先導區建設中突出旅游業的牽動作用,積極做好旅游『延時、延線、增量、創優』文章。

  他們把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作為重中之重,作為現代康體娛樂療養項目。目前牡丹江市已在鏡泊小鎮打出一眼品質上乘的溫泉井,今年冬季就可以讓游客體驗到『泡在溫泉裡,看雪花滿天飛舞』的感覺。此外,牡丹峰、三道關等景區也正在進行溫泉資源物理勘探,以此打造牡丹江『雪域溫泉』品牌。繼去年冬季成功舉辦了首屆鏡泊湖冬季捕魚節之後,目前牡丹江正在挖掘50多種民間冰雪娛樂項目。

  『建設「大美龍江」牡丹江市首當其衝,目前正實現旅游城市定位的轉變,即由「景區」、「觀光時代」向「目的地城市、休閑度假時代」轉變,努力把牡丹江打造成東北亞區域國際旅游中心城市、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牡丹江市旅游局局長李寶明告訴記者。

  打破壁壘 形成『大旅游』一盤棋

  隸屬於森工系統的雪鄉景色美輪美奐,旅游旺季『一床難求』,而與之僅60公裡相望的鏡泊湖各星級賓館卻在『冬眠』。如今,這種『東邊日出西邊雨』的狀況將迎刃而解。目前,牡丹江市正著力整合鏡泊湖及周邊的火山口森林、渤海國遺址、鏡泊小鎮、鏡泊峽谷等景區,通過旅游公路的聯結,以資本為紐帶,把中國雪鄉納入集合區內,組建上市公司融資,形成以溫泉、高爾夫、湖濱度假、冰雪奇觀、滑雪為重點的、冬夏兼營的牡丹江核心旅游產品,構建牡丹江對遠程客源市場的核心吸引力。據悉,鏡泊湖至中國雪鄉旅游公路目前已開工建設,『大鏡泊湖』理念將讓區域內旅游資源實現資源互補共享。

  在整合資源的同時,牡丹江市還積極優化管理體制機制,形成『大旅游』一盤棋。目前,他們正進行試點組建全市旅游委員會,通過整合市旅游局、鏡泊湖管委會、區域內森工、農墾等單位的旅游管理職能,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從而打破旅游管理職能的體制障礙、行政分割和地區壁壘,推進牡丹江區域旅游經濟一體化進程。

  破解瓶頸 『黃金通道』拓寬客源市場

  牡丹江位於我省東南部,全國交通網絡的末梢,旅游旺季存在著游客『進得來出不去』的問題。為破解交通瓶頸,近年來牡丹江把加快大交通建設作為重點,緊鑼密鼓地『編織』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立體化交通網。

  在公路方面,打通牡丹江至三道關、鏡泊湖至雪鄉、海林農場至鏡泊湖旅游公路,形成旅游交通環線;在鐵路方面,開通牡丹江至俄羅斯海參崴、鏡泊湖至亞布力的旅游專線,加快牡綏高速、哈牡城際鐵路等高鐵建設,形成一小時交通圈,並爭取增開進京直達直快列車;在航空方面,引入競爭機制降價機票價格,增加已有航班密度,增開至三亞、深圳等目標客源地的新航線,配合APEC會議在海參崴的召開,爭取恢復牡丹江與俄羅斯遠東的航線。

  同時,牡丹江市還不斷創新營銷手段,通過啟動智慧旅游城市建設,與大連旅游局實行旅游市場互換、專題節目互播,邀請國內大型旅行社、公司『體驗游』,在當地媒體開設旅游頻道等途徑,進一步叫響了牡丹江的旅游品牌,使牡丹江的旅游從『火熱夏季』走向『四季常青』。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