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30日訊 家中上班、家中兼職、在家中從事商務活動,“宅”經濟已經悄然走進鶴城市民的生活。
“宅”在家中或網絡兼職也掙錢
早上看著丈夫上班出門,黃女士簡單收拾了一下房間,然後打開電腦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首先看看淘寶上替人代理的商品是否有人留言;半個月前接的一份近二十萬字的書稿打字校對活,今天也應該可以結束了;隨後她又向幾家網站發出簡歷,看看能不能尋到一份在家辦公的網絡編輯差事。今年二十六歲的黃女士畢業於一所中師學校,找不到合適工作的她在婚後依托網絡乾起了網店代理、打字和編輯的活兒。別看她宅在家裡,可平均每月能有兩至三千元的收入,並不比她在小學工作的昔日同學收入低,而且時間更彈性也更自由。
同事們都知道小王愛玩游戲,只要工作不忙領導不在,他鐵定活躍在法師、戰士和怪物之間。他不但在單位玩,下了班在家中也是如此,同事們不知道的是游戲帶給他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差不多相當於工資的收入。小王說:“上次帶小號昇級賺了600元、賣了一個寶寶200元、賺的一筆游戲幣也有幾百元的收入,這個月總共收入了小兩千元。”
“宅”經濟帶動網購快遞業發展
與日本的“御宅族”和美國的“繭人”不同,中國的“宅族”並不是足不出戶,他們的“宅”主要體現在網絡購物方面。宋女士坦承自己所購物品大到吊籃搖椅電飯鍋,小到筷子發卡指甲刀,每年網購的金額近三萬元。在類似宋女士這樣鐵杆擁躉的支持下,網購佔社會經濟的比重迅速上昇,“宅”經濟得到最直接的體現,同時也極大地催生和促進快遞業的發展。
記者在市區某大學附近轉了一圈,看到最多的就是打字復印部和一家家快遞投送店,這在接個包裹都是新奇事的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一家中通快遞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這片小小的區域內就有十多家快遞店,依托大學生這個龐大網購團體,大家都有生意做而且獲利頗豐。快遞業也不僅僅為網絡購物服務,在本市也開展了像同城傳送文件、代送鮮花禮物等業務。位於鑫海家園對面肯德基沃爾瑪店,門前整齊地排列著兩列送餐電動車,服務生告訴記者,只要撥打訂餐電話,肯德基將把產品送到宅男宅女的面前。一位“老收發”說:“若乾年前,我的主要職責就是收發信件和報刊,就早上忙乎一會,其餘時間乾坐著。現在不同了,快遞比信件多而且是全天的,有時下午收到的包裹比上午還多。”
網絡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效率和便利,“宅男宅女”們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也許,假以時日悄然興起的“宅”經濟將在未來經濟發展中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