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哈市道外區排水處工人冒雨在道外南十四道街上疏通排水井,並在積水較深路段設立警示標志。張清雲攝
生活報7月31日訊 29日,暴雨來襲,街上行人匆匆奔向溫暖的家。此時,你是否注意到,在汪洋中,一個個身著紅色工作服,哪裡有積水便往哪裡趕,哪裡水最深便奔向哪裡的人,他們就是我們城市的排隊工。29日14時許,當天凌晨剛剛完工的排水公司員工們,匆匆回家換了身乾淨的衣服便再次集結,准備迎戰接下來更大的黃色暴雨預警。阻擊城市內澇,他們連續堅守了10個小時。30日,記者采訪了哈市排水公司道外分公司經理劉建平,一個奮戰在抗澇搶險一線的女排水工,聽她講述10小時與暴雨奮戰的過程。她只是哈市800餘名排水工中的一個。一場暴雨,讓我們看到了這支隊伍的堅守。
15時大雨來臨前800餘人嚴守易澇點
29日4時,雨勢減弱,哈市街路上的積水基本排空,排水公司全體員工800餘人稍稍松了口氣,經過一夜嚴防死守,各易澇片區雖有險情,但並無人、車損傷。11時許,道外區分公司經理劉建平再次接到公司通報,下午哈市地區有暴雨黃色預警,劉建平立即起身換上一雙雨靴趕往單位,提前做好內澇排險准備工作。15時,道外排水分公司40餘名員工全部集結完畢。
16時30分暴雨中 積水灌滿雨靴疏通不止
此時大雨傾盆,劉建平接到熱線,道外十四道街積水嚴重。
3名排水公司人員開著滲水車趕到現場,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修,3名搶修人員緊壓滲水車的疏通管,盡管腳穿雨靴,但此時路面積水已達30厘米,雨靴裡早已灌滿了水。
劉建平說,道外十四道街的這個雨水井,位於整條街地勢最低窪處,逢雨必堵,這次出動滲水車仍沒有疏通,懷疑地下管線塌方,已向有關部門提起破路維修申請,但審批許可還在等待中。
18時20分暴雨中經理帶頭用手挖堵塞物
德勝街與草市街交口是21處易澇區之一,每次雨季抗澇,此處都是排水工必來之處。此時現場4名排水公司人員早已全身濕透,吸污車對著排水井口剛一啟動就卡住了,井內的燒烤簽、塑料袋、麻辣燙等污物,在整條街區的水面上漂浮,劉建平見水深過膝,排水跟不上暴雨的速度,吸污車又卡住了,便和幾名排水工人一起用手掏排水井裡的污物。說起這事,劉建平笑著說:“當時管不了那麼多了,大雨澆得睜不開眼睛,我們就閉著眼睛用手掏。”
20時40分小雨中全身沒一處是乾的
雨勢減弱,排水人員已經在大雨中堅守了將近6個小時,此時,全身上下沒有一處乾燥的地方,用排水工欒瑞吉的話說,連最裡面的背心都濕透了。此時,他們正在太古街上搶險,該區域積水面積已達600平方米,水深已由半小時前的50厘米下降到40厘米。道外排水分公司的工作人員腳上的雨靴已換成防水涼鞋,“在大雨中行走,涼鞋比雨靴方便,不怕灌滿了倒不出去。”
21時小雨中守著積水區啃面包
21時,雨勢平穩,基本維持在小雨狀態,街面上的積水正在逐漸退去,劉建平這纔想起全隊40多人還沒有吃晚飯,她讓人跑了6家倉買,買了近百個面包,全隊每人發兩個,躲在南極街與景陽街的積水點旁暫時充飢。劉建平說:“還有清真寺門前、南勛街、二十道街靖宇公園門前幾個重點易澇區還沒清理完,如果雨勢沒有變化,這幾個易澇片區的積水逐一排完還需3個小時。什麼時候排完,雨停了,我們什麼時候再回家。”道外排水分公司片區內積水排完時,已是次日凌晨1時。而全市800餘排水工人,在先鋒立交橋、禧龍大市場等重點積水區,堅守到30日清晨。哈市排水公司相關人員表示,除去以往21處內澇點,29日又新增11處內澇點,這些易澇點部分地區積水達1米深,排水部門正在加大監控力度,調研易澇點成因,哈市排水系統工作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