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7月31日訊 29日,哈爾濱經歷了大到暴雨,相關部門共處理報險澇區30餘處,其中,群力新區友誼西路部分路面出現大面積積水,積水面積一度達到5000平方米、深50餘厘米,成為此次城區內澇面積最大的點位。市民們疑惑:該路段是剛剛開通纔一年多的景觀大道,出現如此大面積的積水,是排水系統有問題還是另有原因?
成為全市最大澇片
29日清晨,群力新區友誼西路靠近景江東路區域出現大面積積水,積水覆蓋雙向車道的百餘米延長線,小型車輛無法通行,大型搶險車輛駛入後,也被積水沒過大半個車輪。昔日寬敞的景觀大道,竟然變成了一條河,往來車輛如同一艘艘小艇開在水裡。很快,臨時泵站車開始開泵抽水,將抽水管鋪至江堤下。8輛吸污車同時將積水抽進水罐,然後行駛至其他區域排水。12時左右,積水基本排淨。但1個半小時後,大雨再次降下,該處積水面積達4000平方米。18時,積水已經延伸至人行道和綠化帶,最深處超過50厘米,交警部門將此處道路封閉。
據了解,群力新區友誼西路是2010年11月建成通車的新建景觀大道,市民疑惑,如此寬敞嶄新的道路,為什麼禁不住雨水的考驗?有的市民甚至懷疑,該路段的排水系統設計和功能是否存在問題。
排水井直徑僅有約10厘米
30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這一路段采訪。只見這條道路的排水管線設計十分特別,既有每隔約3米的距離,在步道板與路面夾角上的漏水口型、直徑僅有約10厘米的排水口,也有每隔約20米,鑲嵌在步道板與路面之間的“掛”式排水井,這種長約40厘米、高約10厘米的排水井比路面上常見的排水井小很多。由於排水井“掛”在路兩側,整條道路顯得整潔而寬敞。不過,附近居民告訴記者,每次下雨,這個路段都特別容易積水。
相關部門稱:設計可以承受“百年一遇”暴雨
對於這兩種排水井是否太小、可能影響排水,群力開發辦綜合處處長竇立君說,設計沒有問題,群力新區友誼西路路段的排水系統是按照可以承受“百年一遇”暴雨襲擊的標准設計而成的。至於剛開通不久就形成“全市最大澇片”,主要是因為群力新區還在開發建設中,盡管道路開通了,但是相配套的各種設施還在建設、完善中,其中,用於將過濾後的排水至松花江中的兩個大型泵站還在調試中,沒正式啟用,因此,這一路段一旦出現降雨就會導致排水不暢。為此,相關部門准備了充足的應急方案,一旦出現大雨險情,將啟用臨時泵站車向外抽水、運水,同時向各排水公司求助,調動人員緊急處理排水。
兩座泵站何時投入使用無法預計
竇處長表示,如果這兩座泵站正式投入使用,就不會出現“澇”的情況。不過,泵站何時可以“上崗”,既需要諸多相關手續,又需要很多部門配合,因此無法預計。但是,經歷了這場大雨,他們會積極協調,盡量加快完善速度,爭取讓泵站早日投入使用。